首页 > 文化

为什么在魏蜀吴三国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没有进攻中原?反而是到了三分一统才进攻中原?

更新时间2018-08-28 09:30:36

       因为,那时匈奴早已被“汉人”打的土崩瓦解,在东汉初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大部依附东汉,被“汉人”渐渐“同化”,少部分在草原游荡,后来依附于渐渐强大起来占据北方草原的“鲜卑”人,而不愿归附东汉的“北匈奴”则被东汉持续打击,在东汉时中期时(西元91年)被东汉名臣窦宪击败,残部惊恐西遁,跑到东欧大草原去祸害欧洲人去了!

      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统治北方草原的不是匈奴人,而是“鲜卑”诸部,和“乌桓”诸部,在那时北方草原上的“诸蛮族”之所以没有趁机南下捣乱,主要是因为:1、“汉人”几百年来对匈奴的持续打击,将称雄草原数百年的匈奴打的土崩瓦解,“汉人”的“恐怖”在他们心里深深烙印;2、那时“汉人”实力犹存,盘踞辽东的“公孙渊”的汉人政权以一己之力将当地蛮族压制的死死地;在  ”诸侯争霸“  之余曹操以一偏师便将  ”乌桓“ 平定。

      后来的“五胡乱华”是因为:1、东汉末年的“百年战乱”“汉人”内部的自相残杀,将“汉人”的“元气”消耗殆尽;2、由于司马懿的自私和短视将盘踞辽东的“公孙渊”政权覆灭还大肆屠杀当地“汉人”,并将剩余的“汉人”强行迁至关内,致使“关外蛮族”没了压制,大肆发展起来,为汉民族遗祸千年;3、“晋朝”建立起来后,没有像“汉初”那样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反而骄奢淫逸,热衷于争权夺利,导致“八王之乱”,司马氏“诸王”为争夺政权,纷纷“召集”“关外胡族”,将“汉人”的虚弱彻底暴露在关外“胡族”的眼中,关外异族不再有顾虑,开始大肆南侵,至此,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五胡乱华”开始了。

三国时,北魏曹操时期确实很强大,从曹操接回蔡文姬这件事来看,匈奴是不愿意得罪他的;五胡乱华那是因为西晋的八王之乱伤及元气,五湖才敢出来打秋风。

那时候匈奴打不过中原。魏国就把匈奴办了,所以就有一个说法,国恒以弱亡,唯汉以强亡。

人口和粮食是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另外就是军制。三国曹魏人口基数很大,加上汉朝持续对匈奴等民族的打击,汉族势力已经渗透草原,南匈奴归附同化严重。曹魏在战争的同时也在屯田修养,有粮就有人口,草原各部为了生存互相征伐吞并。草原战争以骑射为主,但汉族边军同样有精骑,汉朝置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征召部落战士入伍,熟悉草原战法,可以便宜处置边境少数民族部落事物。边军有西凉铁骑、并州铁骑、白马义从等精锐,且对少数民族杀伐果决,羌、乌桓不敢轻易入侵,三国后期有公孙渊政权,少数民族不能轻易犯边。

司马懿是一个政治家,除却世家身份便于统军征战外,其军事才能并不算突出。司马氏发动对曹氏、夏侯氏政变消耗了原曹魏军事力量,同时八王之乱内斗异常惨烈,人口锐减且没有贯彻两汉对少数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亦有参与中原战事,为五胡乱华埋下祸端

PS:司马氏和李世民政变,颠覆传统道德守则,华夏道德底线堕落

三国时期位于北方的魏国武力十分强大,这也是后来三国重归一统的基础,那时的匈奴在武力上是被魏国压制打击的,看曹操迎蔡文姬归汉时就可见一般。若曹魏实力稍差一些,不要说敢提出这个事,恐怕只要有这个意思,也会遭到匈奴的报复,而事实上当时的匈奴并未敢提出异议。

   到了西晋的后期,天下大乱,很多早已经定居在中国原少数民族加上内迁的少数民族才有了逐鹿中原的机会。这时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其实是已经汉化或部分汉化了的。

匈奴当时已经被汉人同化,北方草原是鲜卑控制,他们被袁绍公孙瓒有效压制了。

那个时候匈奴并不强大

那时匈奴人也小打小闹的,曹操就派兵去镇压过,后来被打的基本停止了

这就好像是内战与外战的区别

汉朝把匈奴打怕了,打服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敢南犯

上一篇:《狼洞之夜》读后感400急急急急急急!!!!

下一篇:宋朝积贫积弱,为什么寿命却这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