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经生家言”何意?

更新时间2018-08-06 13:08:08

经生,汉代称博士。掌经学传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 李贤注:“经生谓博士也。”

 

经生家言,应指出自四书五经或者与研治四书五经有关的言论。所谓的“四书五经”,具体如下: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为进一步阐释“经生家言”的含义,现摘引文论两处如下:

(1)

《涵芬楼文谈四十则(全文)》之《宗经篇》:

学文之道,首先宗经。未有经学不明,而能善文章之胜者。夫文之能事,务在积理,而理之精者,莫经为最。盖出自圣人所删定。其微言大义,自远出诸子百家之上。吾人生平持论,常得此为据依。自无偏驳不纯之弊。至其文词之美,如钟鼎彝器,古色灿然。任后人极力模拟,亦终不可及。
汉代作者,如司马迁、扬雄、刘向、班固之属。大抵皆习于经生家言。非苟为炳炳琅琅者可比也。降及五代,经术既微,而文格亦日敝。唐兴一百余年,而昌黎韩氏出。一洗从前骈俪之习。其所作以气为主,后人尊之,为一代大宗。然考其生平所得。亦于经为多。其论《易》、《诗》、《春秋左氏》诸作。一字不可移易今之存者。犹有《论语笔解》一书。柳子厚与韩同起。隐然有晋楚竞霸之势。其《与韦中立论师道书》云:“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皆自道其平生得力之处。降及宋氏,如欧阳氏苏氏父子兄弟王氏曾氏,其所为经说。至今皆有存者,可考而知也。观此数子。盖未有离经而能自立者也。
今之号为能文者,以经为人人共读之书,不足称“吾博洽”之誉。于是搜取僻书旁求逸典以为震世骇俗之具。见他人文中之引及经语者则反以为笑。是何异舍康庄而走狭径。厌牢羞而索奇珍。适足以自贬其格已矣。有识者不取也。
或曰:子言治经之要,允矣。然而国朝乾嘉之间,钱、戴、王、焦诸君子联袂并起号曰“汉学”。其治经之精俨然欲驾马、郑而上,而其文章乃远不及古,何哉?曰:是不难知也。古人读书之法。贵能得其大意。至于一名一物之疏,不害其为明通之识。今诸君子于一切器数之遗,讲求不遗余力。其辩难之语,动至千言,然去古既远。固有万不能定其所以然者。而哓哓不已,彼亦一是非,此以一是非。非徒费虚词无益事实。适使方寸之间蔽塞已甚,而迂疏拘执之患,亦即由此而生。夫心以涵而始灵气以敛而始盛,今胶扰若此,何暇与之言操觚搦管之事哉?百余年来,求如顾亭林、朱竹垞辈以经生而兼通文事者,寥寥不可多见。时则桐城姚姬传出,始屏去考据之业不为,而以古文倡示后进。直至今日,学者翕然宗之,递相传习,而桐城之学遍于天下。此岂其聪明才力,独擅其至。抑其能审轻重、别大小,用力专而收效远也。迨湘乡曾文正公起,生平推挹姚氏不遗余力,而于当日考居家,时复有微词焉。原此意也。乃至今日学者,束书不观,游谈终日,而文之佳者,亦如景星卿云不可得而见。则且使说经诸子,反唇于地下矣。

 

(2)《罗检秋:乾嘉两朝的文治变化及其学术效应(二)》:

嘉庆朝政比较务实、简朴,学术上较注重儒学的实用性。清前期曾实行向皇帝日讲儒经和进呈经义的制度。嘉庆十四年九月,光禄寺卿张鹏展奏“请令翰林、科道日进经义奏议”。嘉庆帝认为:“所奏固系经生家言,惟意欲务实而转无实际……若使翰林、科道日进讲义,其所撰述,不过摭拾陈言,敷衍入告……行之日久,又生弊端,仍复视为具文,于事毫无裨益,又岂务实之道乎!……张鹏展所言近于迂拘,于政体未能通达。”[14]故不予采纳。乾隆帝初年曾令翰林科道轮流奏进经史讲义,有大臣借讲经之机,隐讽时事,遂于乾隆十四年停止此例。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御史唐鉴奏请恢复日进经史讲义,嘉庆帝又颁谕,指出经学当“明体达用,以见诸施行,与经生寻章索句者不同”。如翰林科道“徒摭拾群言,敷衍入奏,或以颂扬塞责,甚至妄议时事,岂非徒乱人意乎?”唐鉴所奏,“著无庸议”。
尊崇经学是清代相沿不变的文治政策,而具体内涵不尽一致。大体言之,乾隆帝强调通经博古,而嘉庆帝注重通经致用。嘉庆帝谕内阁云:“夫士人读书致用,本以讲明义理,端身心性命之准,若但知从事文艺,而置圣贤诚正修齐之学于不问,即幸获进阶,服官登仁,其于修己治人之道,懵无所知,将何以仰副兴贤育才之意乎?”这是对乾隆朝经学政策的调整。嘉庆朝的殿试策问所涉时务甚广,诸如禁侈、边防、兵制、吏治、赋税、刑法、垦荒、治河、士风等无不包括。策问中频见提倡通经致用的言论,表明将经学与时政贯通的主张。同时,经筵讲学也紧扣时务主题,彰显了学以致用的主张。

经学家的家训

上一篇:谁有好的画室介绍啊?

下一篇:新疆和西藏的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