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学习郑德荣心得

更新时间2018-07-29 18:41:13

01

 

  2018年5月,郑德荣教授走了。

 

  从教60余年来,郑德荣老先生一直竭尽自己所能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6年1月份,郑德荣出生在吉林延吉龙井。解放战争时期,他与3位同学忍饥挨饿,靠着每人一把黄豆投奔解放区,并被安排到东北大学继续读书。

 

  在这所大学里,郑德荣师从著名文学家公木,那个穿黄大衣上课,平易近人的诗人。他也认识了西装革履的张如心教授。张如心早年留学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最早研究毛泽东思想,这样的名人信仰共产主义,对郑德荣震撼极大。1952年郑德荣毕业留校,做了一名中国革命史教研室教员,“延安四老”之一的成仿吾当时是校长兼教研室主任,在世界观上彻底改变了郑德荣这个年轻人。郑德荣历经民族苦难,历尽艰辛,最终走上了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道路。1953年,郑德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信仰的力量让27岁的郑德荣成为中共党史的研究者。当年在对中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研究中,他悟出: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一步步走向成熟,最终夺取政权,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毛泽东思想。郑德荣10万字的讲义,后来成为他第一部著作的雏形。之后,便一发不可收。郑德荣一生撰写的学术著作和教材有50多部,高水平学术论文260多篇,奠定了中共党史的学科基础,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从80岁到90岁的10年间,是郑老又一个“学术黄金期”。他共承担了3项国家课题,出版了5部学术专著,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仅2011年一年,就发表文章14篇。

 

  93载人生旅程,郑德荣经历了民族的苦难,见证了奋斗的历程,更加期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青年时代刻苦求学,到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在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郑德荣从未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从未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为信仰高举旗帜,郑德荣用毕生经历书写了忠诚事业、坚定理想信念的壮丽篇章

 

  郑德荣老先生用自己的信仰,撑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界的脊梁。郑老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当下每一个共产党员共同学习,只有坚定信仰,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不忘初心,始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做自己的毕生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中华民族才会在世界的大舞台演奏出自己华美的乐章。

 

  02

 

  郑德荣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是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德和荣。

 

  奉献立德,以甘为人梯为荣。郑德荣对事业无限忠诚,从教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温暖和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牢记这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甘于寂寞、安贫乐道,见贤思齐、举贤荐能,用博大的胸怀和格局,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争当“传帮带”的楷模。

 

  创新立德,以学术精湛为荣。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中共党史研究就是郑德荣最壮丽的事业。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始终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90多岁高龄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是郑德荣学术生命的真实写照,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发扬这种“安专迷”的精神,用毕生精力做好每一件事,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事业。

 

  信仰立德,以坚守初心为荣。郑德荣是资深“红色理论家”,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是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人民的嘱托,以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真谋事、激情干事、勇于成事,真正让信仰成为一种荣誉、一种境界,让追求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他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坚持真理,用一生书写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人”,是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03

 

  拜读了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教授先进事迹感触很深。

 

  对于一般人来讲,60岁是享受天伦之乐时,而我们的郑德荣教授把60岁做为一个新的人生起点,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人生奇迹。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学术高峰。郑德荣教授的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精神,如同战场的冲锋号一般,给予了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鼓舞,催人奋进。

 

  老而好学,年龄在郑老哪里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用身体力行的实践证明了生命的更多可能。郑德荣教授说过:“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他做到了!

 

  更为值得我们感动的是,2013年被确诊为结肠癌,并患有肾结石得经过两次手术的考验,大家都有点担心近90岁的高龄能否经得起这样的考验?他却开玩笑说:“无非是肚子上割一刀,女子都能承受剖腹产的痛苦,更何况男人。”

 

  在学术论文中,郑德荣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有些还开拓新领域或提出了独到见解。他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围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中国革命若干问题等多个方面展开。他在学术界首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是毛泽东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号角,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并在实践上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郑德荣教授的先进事迹是我们这辈人学习的榜样!在他身上充分能体现出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身上更能体现出“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真正含义。

 

  而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的去响应党的每一次号召,心中要有敢担当,舍小家,顾大家,存小义,成大道的认识和觉悟。

 

  04

 

  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追随着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在倡导以德树人,提升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真的应该好好学习郑先生身上的一种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郑先生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想到他从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放缓追求的节奏,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由于教师队伍里缺少新生力量,素质教育更多地停留在了口头上。中年教师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主力军,为了减缓自己的负重,始终抱着原有的经验与方法滞留在那个舒适地带,尽管面对教育发展的趋势,内心有焦虑,但面对改革带来的更多更大的不确定因素与挑战,始终不敢走下神坛,无非觉得自己已步入中年,没有精力去应对那些改革带来的变数。早早的将自己划入时代的过去式,更期待着把这样的变革留给新生力量。我在思考,为什么同是教育人,我们和郑先生竟有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他从教67年,始终不忘初心,能一直坚守和奉献?是主义,是信仰,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笃定和执着,是他共产主义信念的无比坚定。回顾自己从教23年的教育历程,因为有着对教育的一份特殊的热爱,一直努力钻研,为做一名好老师而执着的追求。年轻时努力钻研教材,大纲,幸福地做着一个教书匠的梦;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网络学习的便利,受到一群有梦想有情怀教师的感染,懂得了要想做一个好老师,只做好教书匠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始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促进专业发展;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引领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带领学生海量阅读,丰盈学生的心灵,期待将来让他们有更高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常因为受到质疑而气馁,受到打击而徘徊在放弃的边缘。内心的纠结让自己前进的道路更加阻力重重,磕磕绊绊。如今想来,就是自己太过狭隘,是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所以才缺少了郑先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自己的内心深处仍在计较得失的比重,才捆绑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是自己学识浅薄,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棋不定。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今后要以郑德荣先生为榜样,学习他“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的高尚品质,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把个人融入时代,把学习融入生命,锲而不舍,永远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05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在大多数人心中,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郑德荣同志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一生忠诚信奉和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与时俱进探索理论真谛,是忠诚于党、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典范,是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守卫真理、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典范,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典范。追随着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一路回望时,他老而弥坚、终身奋斗的精神品格,如出征号角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弘扬郑荣德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去,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

 

  06

 

  学政德荣精神,做爱岗敬业的标杆。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看来,著书撰文培养青少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就是郑德荣为工作、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正是有了他这种拼搏的精神,“中国梦”而不断加速。因此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争做爱岗的新标杆。郑德荣以身体力行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三郎”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郑德荣同志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典范,是守卫真理、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典范,是生命不息,勤奋不止的典范。郑德荣60岁的时候给自己立下的“宏愿”“要用十年的时间,也就是郑德荣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已经超额完成可当年似不可能的“规划”。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人格高尚,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07

 

  通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内心深处感到震撼,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为党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对照这样的学习榜样和楷模,我们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必须努力学、认真学。

 

  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

 

  作为共产党员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学习他的探索创新精神,探索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增强履职能力,工作稳中求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切期望。

 

  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

 

  他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十九大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秉持初心不改,牢记“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学习他不懈奋斗的执着。

 

  “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老而好学,耄耋勃发。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2018年4月17日,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末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有关部门对他写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吸氧了,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修改,但他却拔掉吸氧管,让学生念给他听,边听边提修改意见。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应邀为15个省市学界讲学,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演讲。纪检干部要始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要有闯劲和干劲,坚定理想目标,为之奋斗甘之如饴,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鼓舞斗志、激发干劲。

 

  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多年来,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省委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经常被约稿为地方报刊撰写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文章,特别是纪念党诞辰八十周年和宣传十六大精神,被指定为省委宣讲团成员,为各地各界宣讲十余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他对事业无限忠诚,从教67年来,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忘记初心,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奉献自己毕生所学,教书育人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他不求回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责任落到实处。

 

  08

 

  “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用他的实践解释了更多生命意义的可能性。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60岁本应该是在家养老陪家人带孙子的时间,但是郑德荣的60岁才是他新的起点,培养后学、提高自己和创新的研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科研成果。郑德荣对现实的严谨追求,对人生轨迹的勤奋追求,一路回首,他年事已高,意志坚定,终生奋斗的精神,如战斗号角给人力量,激励人奋进。

 

  从他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动力。郑德荣同志把创新视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致力于探索和改进。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基层工作方式、创新方法、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事能力,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郑德荣同志是新时期的先行者,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间不等人,抓住每一分钟,以务实的精神,努力工作,创新、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对径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幸福,对社会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09

 

  6月25日,中央媒体将集中宣传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东北师大原副院长、荣誉教授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

 

  作为教师,郑德荣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三位一体的,而传道应列为首位。今天的道,是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之道。所以,他将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收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自己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得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他经常对学生说,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而且在政治上应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不管在什么样的政治风浪中,都要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保持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郑德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工作有多繁忙,身体有多么不好,都欣然前往。即使是基层单位的邀请,他也从不拒绝。学生劝他,这么小的单位就不要去了吧。可他却说,这是责任,是我们的专业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能推脱呢?

 

  多年来,郑德荣不仅勤学不辍,还坚持创新研究,著述颇丰,他编写教材,出版专著,并通过这些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传播得更为广泛。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郑德荣提出了很多新论断。他的这些学术观点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更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高度一致。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将学习活动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百姓富生态美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

 

  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学习宣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用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习宣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是凝聚力量、激发干劲的迫切需要。郑德荣同志一生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线忠诚。要把郑德荣同志作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典型。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郑德荣同志为榜样,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活动的生动实践中,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矢志奋斗,奋力开创新时代发展新局面。


上一篇:陈曦之原创诗

下一篇:武汉恒妙意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