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5 21:11:24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斯诺,美国人,该书记述的旅行和事件发生于1936--1937年,完稿于1937年,正值日本侵虐中国前期。该书主要涉及红军这支与世隔绝的军队,在当时被西方世界妖魔化病态化的军队。书中大量对红军领导人的描写和对红军生活战斗状况的描写向世人还原了红军的本来面貌,对当时的西方世界了解红军和后人认识研究党和人民军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书主要分为十二章,分别是:寻找红色中国,通向红都之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长征,红星照耀在西北,赴前线途中,和红军在一起,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又回白色世界。该书以作者亲身经历写成。在书的一开始,作者摆出了人们对于中国红军,苏维埃政权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问题和关于这些问题的许多“既定答案”,但是接着作者指出,那些给出所谓答案的人从未到过红色中国,他们的答案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可信的,所以这也为这本书奠定了一个基调,作者是以“求真”的态度来写这本书的,这也无疑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
这本书有许多真实的感动,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和红军在一起”一章中“彭德怀印象”和“为什么当红军”两节。在作者的眼中彭德怀是一个爽朗爱笑的人,身体很好,彭德怀的生活不因他的司令员身份而显得与普通红军战士有所区别,他办公在一间很简朴的屋子里,屋里只有一张桌和一条木凳,两个铁皮公文箱,几张红军绘制的地图,一部军用电话,一条毛巾和一只脸盆,炕上铺着他的毛毯。这可谓是简朴至极,除了生活必需品和作战所用物品之外,再也找不出一件多余的东西了。彭德怀与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已经破旧而且没有任何军衔的徽饰,而一件让他颇为得意的私人衣服是一件背心,一件用长征途中击落敌机缴获的降落伞制作的背心,作者说到这得意时,用了“孩子气”三个字,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点心酸,堂堂的司令员唯一珍藏的居然是一件用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也许在那个时候对于这些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战争才是他们最关注的,这战争牵扯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胜利,正因为如此,其他的外在的东西于他们而言都只是为了保障他们的战斗,或者这样说只要保证他们有体力进行战斗就可以了。这应该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才有的境界。后来,作者写到“我跟随彭一起观看了一军团抗日剧社的演出..........演出中间,我突然惊讶地发现彭脱下了他的外衣,接着他把它披到了坐在他身旁的通讯员身上。”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抗日战争的伟力之深厚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其实不管是什么战争,人民群众都是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但是这依靠就得看你是否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彭德怀作为司令员如此关心部下,显然是把部下当作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样是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了的。历史上许多王朝被推翻就是因为不得民心,并且把自己放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其群众基础是不言而明的。
在“为什么当红军”中,彭德怀有这样说过,小时候踢翻了祖母的烟膏,祖母召开家庭会议认为他不孝,要求把他溺死,后来他在地方上当了营长,祖母年过八十,但步行了十里路来看他,并因为他给了一点钱而逢人就夸他孝顺,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地位变了,不再是爹不疼后娘不爱的弃儿,而是一个月饷两百元的军官。在这里我不仅是想感慨深受封建思想文化荼毒的人其人性有多么腐朽,多么丑恶不堪,我更想引出的是每一个革命者的成长都不容易:因为踢翻了烟膏,才九岁彭德怀就被赶出了家门,当过矿工,做过鞋匠,干过建筑,小小年纪,就得去面对大千世界,并且是并不十分太平的世界。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成长起来了,并且靠着自己的摸索和学习,他最终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这样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常常会觉得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好的环境,我这样想很自私,而且也很不成熟,不仅党员的标准没有达到,而且就连一个普通的学生该做的都没有做到,看到这里的故事的时候,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了“成长”是自己的事,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要面对的会有更多,我应该让自己强大起来。
以上就是我读《红星照耀中国》所感所得。
主要是介绍思诺在延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