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写作方面的一些问题

更新时间2018-07-06 11:21:38

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如:莫言、贾平凹、张炜)的作品中存在大量方言的况,作家张炜的作品中出现了“脑壳”、“接下去”等词汇。普通话应为:脑袋、接下来。(如:搜房网新闻标题:

三天三城限企业购房,接下来轮到谁?)我觉得他们写作时在语言规范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不如人民网、新华网的这么规范。那对学生、文学爱好者来说不是一种误导吗?

个人觉得,不必鸡蛋里挑骨头,上纲上线的挑刺!文学名著之所以成为文学名著,与其叙述中是否采用部分方言没有任何大的关系,一部文学作品,是靠它的故事结构和故事主题来征服阅读者的。一部好的作品必然是让阅读者身临其境,如沐春风,它能让人们感同身受的理解并自觉融入作品中去,从而和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精华融为一体。

        至于你说的使用方言,会造成误导,这个真的是担心过了。前段时间上海教育局闹出的乌龙事件:外婆改成姥姥就是自作聪明,不尊重作者和地方区域性的结果。他们诡辩说外婆是【方言】,真是砖家年年有,今年最奇葩!最终还不是道歉,停止目前所印刷好的课本,从9月份开始用新课本,继续使用外婆一词。

       再来说说人民日报、新华网。这两大媒体作为咱们国家的官方权威媒体,其文章采用更加规范的普通话表达,才与自己的身份相对等,也更好的有利于大众理解,但这并不与个别方言相冲突。同样的国家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也并没有下令说全国方言一律禁止使用,对吧?

       事务的存在有一定的道理,语言的发展也是逐渐完善的过程。作者的创作必然会受到自己经历、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在作品中使用方言也是不伤大雅的事,不必太斤斤计较了。

规规矩矩的都正常上班,拿工资


毛手毛脚的都做大生意,赚大钱


作品中夹杂着方言,令人阅读的时候,感觉亲切,有较强的代入感。

这方面,有如李白的诗,在狂放中显真性情。

大众能理解的事物你又何必计较呢。况且有社交,你说他们不规范,但可能有别人帮他们推广呢?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要改版吗

下一篇:高一上册济南语文2018新版的古诗词必背的有哪些只说目录就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