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心肌缺血怎么办,该做什么?

更新时间2018-06-21 11:20:46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很多,凡是能引起心肌氧供失衡的病因,如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风湿病、梅毒、川崎病等引起的冠状动脉炎症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都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科普图书丁荣晶教授《心肌梗死与心肌康复》一书,全程视频详细的给大家解答了这个问题//pan.baidu.com/s/1I1-SUZPogHrbPi6HtfeEgg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有关:

临床最常见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

 

通常心肌缺血是有症状的,如胸闷、憋气、胸痛等称之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检查心电图或行活动平板检查时可发现缺血性ST-T改变(注意:并非所有的ST-T改变都为缺血性改变,诊断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有标准的),或行其他检查时可发现阳性结果,这种况为隐匿性冠心病。无论是哪种类型,一旦确诊心肌缺血,说明存在心肌氧供失衡,久之可对人体造成危害。

 

无症状的,也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大约25%~50%的猝死者,生前无心绞痛症状发作史,近90%的尸检中发现均有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因此,无论是否有症状,哪怕只是体检偶然发现,只要明确存在心肌缺血就应积极治疗,方法包括3种,即药物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即冠脉支架植入术)以及外科冠脉搭桥术。

科普图书丁荣晶教授《心肌梗死与心肌康复》一书,全程视频详细的给大家解答了这个问题//pan.baidu.com/s/1I1-SUZPogHrbPi6HtfeEgg

 

首选药物治疗,结合检查调整:

普通心肌缺血,通常药物治疗即可,包括改善心肌供血的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等)、降低心肌氧耗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以及加强远期疗效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等治疗。

 

必要时在心电图、活动平板检查的基础上行进一步检查,如冠状动脉CT检查,以便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仍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时刻防治,不可大意:

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应该坚持始终。包括:

(1)合理膳食。定时就餐,食不过饱,注意补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除低糖饮食外,最好能少量多餐,但一天总量不变,以利于血糖控制稳定;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不大于6克;血脂异常患者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科普图书丁荣晶教授《心肌梗死与心肌康复》一书,全程视频详细的给大家解答了这个问题//pan.baidu.com/s/1I1-SUZPogHrbPi6HtfeEgg


(2)适当运动。鼓励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等;血压控制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量控制在正常人的70%~80%;合理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戒烟限酒。

(4)心态平和。避免激动,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长时间逗留。

(5)控制体重。

其次,外出备好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定期复诊看医生;接受健康教育。

 

有时做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缺血(如出现典型的ST-T改变),但患者的症状却未必明显,大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转变观念,同时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才能减少疾病的侵袭。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病因


1.主要原因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2.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高龄等。


临床表现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8.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


9.无典型症状的患者仅感觉胃部不适、恶心,或者是牙痛、颈椎痛等。


治疗


1.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2.药物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疗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供氧和(或)减少心肌耗氧,从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1)抗血小板药物 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如无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β受体阻断剂 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与硝酸酯类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及心率变化调整剂量。


(3)钙离子拮抗剂 可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他汀类药物 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如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系统阻断剂 可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如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等。


(6)硝酸酯类药物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如单硝酸异山梨酯。


(7)溶栓药物 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3.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广为患者接受。从早期的单纯球囊扩张术,到裸金属支架时代,到现在发展为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症状发作典型或不稳定、药物治疗不理想、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


4.外科冠脉搭桥术


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

上一篇:心梗发病前的症状?

下一篇:艾灸后出现眼干眼模糊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