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在书法中为何"明"字左边"日"写成"目"?

更新时间2018-06-15 20:18:00

在书法中为何"明"字左边"日"写成"目"?

满意请采纳~:

单字分析

“明”字为何写成“眀”呢?有人说“目”代表眼睛看见光明,也有人说是因为清代的文字狱,不得已在“明”字中加一横,其实“眀”字至少在西汉就已经存在了。

 

柳公权《玄秘塔》

“明”字最常见的有三种写法:明、眀、朙。

我们现在使用的“明”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易经》里说:“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明”字出现的虽早,然而在很早以前的古代,“眀”、“朙”的写法更为常见。

 

赵孟頫《三门记》

唐·颜元孙《干禄字书》中只收入“眀”、“朙”两种写法,注曰“上通下正”,即“朙”为正字,“眀”为通字。《说文解字》释为:“朙,照也,从月囧。”

 

颜真卿《多宝塔》

也就说“明”字的正式写法其实是“朙”。

对于“囧”这个部首,《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囧,窗牖丽廔(lóu),闿明也。”“囧”与“月”组合在一起,便成了“朙”。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即光明之意。颜真卿在书法中经常使用该种写法,侠客觉着这与颜鲁公取法篆籀有关。

 

欧阳询《九成宫》

“眀”字的产生,则是在“朙”字在篆书向隶书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隶变中,小篆“朙”字左边的“囧”讹变简化为“目”,就有了“眀”这种写法。《康熙字典》对“眀”的注释为:“古同明。田艺衡曰: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眀。”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

古代楷书作品中,我们很少能见到“日”旁明字,多出现在行书中,简化字的核心“简便易识”,顾采用“日”旁明。

 

繁体字中有那种写法

一是取用西汉以后眀字,二是说明诸葛亮睡觉眼睛睁着想国家大事。並不是写帖者是错别字先生。古人有时也用假借字写文章

古人用字讲究意境,从帖上整体看说诸葛亮作隆中对,孔明是字号读书人一看便知。写帖之人把日月明换成目月眀,有他用意,一是取用西汉以后眀字,二是说明诸葛亮睡觉眼睛睁着想国家大事。並不是写帖者是错别字先生。古人有时也用假借字写文章,。

之所以会把“明”写作“眀”,有可能是因为异体字

也不是都这样,有这样写的。

这样的写法,在古代,事出有因;在当今就是错别字

至今,在不少旅游景点和古建筑,我们可以看到“目”和“月”组合的“目月”字.为什么?汉字属表意体系文字,是音形意的统一体,构造形式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其中会意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一个新字并产生新的字义.“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日加月构成“明”,以此为语素构词,明亮、明白、明晰、光明、清明等等.巧合的是,目加月,即眼睛看见月亮、月光,不也是明亮吗?所以“目月”的存在有了形体构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再,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篇章布局,注重线条走势和字体均衡,而均衡和对称是美学的基本原则.明字左边的“日”里面添上一横,形体略为加长,正好依偎着“月”字的一撇,既匀称,又谐调,给人一种别致的美感,受到书家欢迎.

古时的明字,左边是窗户,右边是月。到了隶书之后,还保留着窗的形态,到章草后,左边窗户的形态简化成了两横。这就形成了很多古帖的明字是目字旁的原因。

在草书中,明字中两横是用一笔连带的,现在规范后就变成了一横。

上一篇:卡塔尔是一个小国为何有大国的雄心

下一篇:有关星戒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