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改革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否正确?

更新时间2018-06-08 05:13:55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的名言。在历史进步的关节点上,革命总是以其强大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跃上新的阶梯。在社会形态发生更替的时候是如此,在同一社会内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也是如此。发起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的一场深刻革命,邓小平同志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4年来中国改革的实践揭示出,改革不单纯是应对挑战和危机的必由之路,它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常态性举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性要求。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讲,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全过程,都贯穿着改革这一重要的社会活动,这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总定位。

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途径就是创新,就是以实践创新为基础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这些创新,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内容和实质,驱动我们的各项事业蓬勃向前发展,所以江泽民同志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那么,改革与创新是个什么关系呢?改革开放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但是单纯的创新还不等于改革,改革本身蕴含着一个更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突破、扬弃旧的体系和制度,而孕育新的事物、建立新的体系和确立新的制度。所以改革所表现的创新性,具有否定性、开拓性的特征,当然这里的“否定”,是从哲学意义上说的,是通向发展的重要阶梯。简单地说,就是改革为创新规定了方向的开拓性和程度的彻底性,而根本性的创新是改革的主要途径。把改革与创新联系在一起,既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也符合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说,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贡献了新的要素,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改革创新这个重要的精神元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首创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光大、升华。改革的实质,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新时期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是我党自遵义会议以来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前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凡是成功的实践,都是敢于突破前人、勇于开拓创新的结果。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走出了一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发展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革命的理论,在对农业和手工业实施合作化的同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施赎买政策,迅速而平稳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在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同时,实行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全面开放的政策,创造性地学习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经验,全国人民奋发努力,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经济实力飞速增长。那么可以说,在我们党思想和实践的历史传承中,始终闪耀着改革创新的精神,这就给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的一般延续,而是我党在经过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后,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变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后,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实施的重大突破,因而具有根本的创新性。

由苏联首创和发展的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应完全由计划来安排。这种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在苏联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主要是工业化积累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得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地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奠定工业化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经济活动进一步复杂化,单纯的计划手段难以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正确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开始具有宏观的意义了。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正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出发点。

而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更具有根本的创新性。这个重大突破,表现在科学认识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并以此为主干,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等原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过改革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些国家最终在改革中走向歧路和混乱,原本要增强社会主义生机和活力的改革,却导致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和国家的瓦解,“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可以说,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改革,只有中国获得了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功。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从农村开始,扩展到城市;从沿海地区开始,扩展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步扩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从经济活动开始,引发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体制机制的全面更新。经过34年波澜壮阔的实践,改革开放在实践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经济在三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先后超过了英、意、法、德、日等100多年来雄踞世界前列的资本主义经济列强而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34年波澜壮阔的实践,改革开放在理论上取得了系统的成就,其核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样的,经过34年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持续倡导的勇敢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全社会各个阶层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空前的普及。在今天,探索、开拓、创新、进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尚,而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日益被人们所摒弃,中华民族在整体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精神和实践、思想和行动方面充满生机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先锋队,引领着我们民族在物质和精神上不断跃升。

历史证明,改革创新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贯穿着我们党为实现宗旨和伟大目标而奋斗的全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如此,改革开放前亦如此,改革开放后更是以此为主要的时代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当前和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这种鲜明的时代精神,用不断的改革和持续的创新开辟前进的道路。

发展是永恒的,矛盾是普遍的,这是客观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改革开放34年来,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随着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持续对我国经济发生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

而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带有普遍性和原发性的,是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而且这个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可以说当今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由这个问题派生的。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增加,经济增长的一大部分成为资本的收益。这样,我们面临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国本来拥有13亿人口,这应该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消费群体,而我国经济却长期受到内需不足的困扰,失去了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而长期高度依赖于投资的增加和廉价的出口。这种依赖又进一步限制了收入的增长,因为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必然导致持续通货膨胀以及工资作为成本被持续压低,造成劳动者实际收入的增长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造成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了市场、金融、资源环境乃至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进一步的发展难以推进,已有的发展成果也可能丧失。

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偏小。不改变这一状况,一切未来发展都无从谈起。改变这一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成分相对偏少,使劳动收入的增加面临资本的巨大阻力,成为劳动收入增长缓慢的瓶颈。克服这个根本性阻力的关键和希望在于实施新的改革与创新。

34年改革开放的精髓,就在于坚决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决革除妨碍科学发展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习惯性思维方式,坚决地以制度的创新来探索走出危机和困境的新路。解决劳动收入偏低这个牵动全局的本源性问题,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进行再创新,即对具体的所有制结构实施再调整,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适量增加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扩大公有制经济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上的比重,以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促进分配制度的实质性改革,以增加公有制经济劳动者收入带动整个社会的劳动收入水平提高,让劳动成为决定财富分配的主要要素,而资本等其他成分成为辅助的要素,真正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同时,还要进行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从单纯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上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我国从现在的制造业大国转变为科技创新大国,逐步确立投入、产出比例协调,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源消耗适度,污染治理良好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改革创新的新目标。

发展无止境,改革创新无止境。我们国家的每一步发展,都要求我们用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新的形势、应对新的问题,用改革创新的方式解决新的矛盾,开辟新的道路。改革创新,作为我们时代的火车头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国家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


部分正确吧

这句话正确,没有改革的引导,历史的轨道也许更加曲折

不一定,历史上改革失败多了去了,那只有照成历史倒退。北魏孝文帝改革,王莽改制,洋务运动都失败了,留下一地鸡毛。

正确,改革引导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当然是正确的

改革就是历史的火车头,没啥问题

对的,很正确。

是蛮争取的

是的,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

是正确的,方向和速度决定历史

上一篇:据你了解,中共在历史上犯过哪些严重错误?你对这些错误怎么看待?中共能够克服自身错

下一篇:求晚清武宁县令王(勉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