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为什么日本受明、清朝代的中国的影响很小?

更新时间2018-06-07 05:33:17

   那是有众多原因的:

     自从蒙元灭了南宋后,华夏大地第一次被异族所统治,那时的日本就认为华夏文明已经“湮灭”,“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日本人说的,日本认为自己是“华夏文明”的传人,不愿再与已经“蛮夷化”的中国交往,不再向当时的“元”朝称臣,为此,蒙元曾两次远征日本,但都因所谓的“神风”(海上风暴)夭折。自此,直至明初都没再与中国交往。

     明初,只有少部分商船来往于中日两地,没有恢复大规模交往,也没有再向中国称臣,明朝皇帝也没将“弹丸之地”的日本放在心上,明朝中叶(西元1467年),日本发生所谓的“应仁之乱”,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其中以织田信长实力最为强大,日本进入了所谓的“战国”时代,日本国内战乱纷纷,更无暇对外交往。

      战乱中,曾是“织田”家重臣的羽柴秀吉逐渐崛起,打败了众多势力,逐步“统一”日本,被所谓“天皇”赐姓“丰臣”,携大胜之威,丰臣秀吉萌生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梦想(正是因为此事丰臣秀吉被后世“军国主义”分子奉为“神明”),于是他帅20万日军侵略朝鲜,被明、朝联军多次击败,最后明朝水军在“露梁海战”中几乎全歼日军,丰臣秀吉不得已退回日本,并割让“对马岛”给朝鲜,丰臣秀吉在羞怒交加中病逝。他死后日本再次分裂,最后德川家康击对手“统一”日本,并颁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自此进入“幕府”时代,对外断绝了一切交往。

其实在唐朝乃至西方入侵日本(黑船事件)之间,日本人一直对中国怀有极大的敬意和学习之心,问题就出在这,日本的学习之心太强烈了,中国干什么都觉得好,众所周知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于是乎,日本人紧跟中国老大哥的步伐,陪着中国一块闭关锁国了,直到黑船事件才打开日本的大门,就是因为闭关锁国,所以才没学中国明清之后的东西

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天皇制度,因为有天皇所以日本并不向中国皇帝称臣。这意味着日本不能被纳入中国历代王朝所习惯推行的朝贡贸易体系之中,就是说官方往来很少。文化的交流没有官方的推动必然效果很差。这其实是根本原因所在,日本不是不愿意学明清而是不能像隋唐一样大规模派遣使团来华。从明至清,如果你仔细翻阅史书会发现当时日本的当权者都曾积极要求与中国交往,这里面就包括室町时代的足利义满及江户开祖德川家康公。从艺术上讲也不是没学而是偷学了不少,阁下说的白黑风格建筑在日本通常都有800年以上的历史,那只能说明日本人对于古迹保护的认真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去看一些历史短一点的建筑就会发现很多明清的影子,自北山文化大盛至江户无血开城,日本人从没有停止对明清的模仿。艺术上的创新更是明清工艺大杂烩,大明赤绘、伊万里风格、镰仓雕等等数之不尽。

因为中国已走下坡路

一方面日本战乱不止,然后又闭关锁国,对外交流少;一方面认为真正的华夏文化已经灭亡,神州沦为蛮夷猎场,而日本反而保留较多优秀的华夏传承

日本学习中国的时候主要在唐朝,大唐盛世!明清后中国经济开始衰退,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中日差距越来越大!

自明清以后,中国开始走下坡路,西方文明逐渐崛起,日本转而师从西方,不再向中国学习了。

我华夏文明自宋以后,也是农耕文明逐渐走下坡路的时候,也一改唐时的开放之风,趋向保守封闭.而明清两朝又是农耕文明最后的两个朝代,虽然还是世界强国,但影响力却在下降,且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周边的影响也开始小,虽然明清两朝开国之初国力强大,,但到朝代中后期国力虚弱之时,面对虎狼之心的日本是形不成有效的威慑的.

应该说在我国明朝时期日本就已经脱离中国自立了,他们战国时期统一了以后对他们的约束就更小了

上一篇:《阿房宫赋》中,作者告诫后人要以史为鉴,避免自己重蹈覆辙的名句是?

下一篇:李鸿章的历史地位是功过参半还是过大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