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当年很多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

更新时间2018-06-02 05:49:35

到底是哪些原因让他们闯关东的,请专家全面概括一下,本人就是东北人,祖上也是山东的,嘿嘿

当年很多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以上表格为民国年间的山东半岛10个县的粮食供应况,大家可以很直观的得出结论——粮食不够吃。

黄县人是当年闯关东的主力军,来看一下黄县的况,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黄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山东黄县“地寡人众,惜地如金……虽有豪强,无由兼并”,连地主兼并土地的热情也受到抑制,没有土地让他们兼并了。丰收之年,全县产出的粮食仅够满足60%的需求。黄县在民国属于三等县(共有六等),表格中的“农产物不敷”的掖县更是一等县,“当地生产不足消费”的牟平是二等县。一二等县尚且如此,整个山东的情况可想而知。

人多、地少,直到今天,山东省的人均土地仍然只有1.2亩,想要填补肚子,缺乏生计的农民只好选择背井离乡,去寻找一方能够容身的土地。

清末民初的山东人,普遍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东北这两个字,代表着山东人魂牵梦萦的土地,那是广袤的、插一根筷子就生长出参天大树的肥沃的黑土地。

其次、清末的统治者,事实上已经无法维系开国之初坚持的“禁止汉人垦殖”的“禁关令”,客观上,给了山东人一个宽松的政策。

第三、距离接近。山东人闯关东,一般来说分为两路,半岛地区的人们习惯于走水路,跨过渤海海峡就可登陆东北,至今海峡两端的大连市和烟台市的口音都非常接近。山东内陆的人很多人会选择陆路,走德州、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一线,直抵山海关。

第四、饮食、口音接近,比起更加富庶的江浙,去东北没有太多隔阂,也不需要很多的适应时间,即可融入当地生活。

第五、技能。山东人,除去青岛济南等少数大城市居民,普遍缺乏经商头脑,唯一擅长的就是农活。江浙固然繁华富庶,是以商业环境发达,但同样土地稀少,对山东人诱惑力自然不够高。

最后,经过一代代山东人前赴后继的闯关东,已经在东北扎下根来的宗亲、乡邻也会把东北的情况转达给老家,也做好了接待老家人的准备工作,因此,带着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同时也满怀对东北的诸般期待,山东人就这样踏上了“闯关东”之路。

闯关东这种趋势,事实上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快,到了九十年代、尤其是进入了新的世纪之后,“闯关东”的趋势得以停止,甚至,开始了大量回流。引用当年很多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

因为当时的关东土地肥沃,没有这么动荡,自然就会上关东了

我觉得当初他们是为了谋生,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象现在有很多人不择手段,不惜削尖了脑袋也一定要在北、上、广、深落户一样。

为了生存背井离乡

山东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关外土地多所以只能往关外走。

1、是内地经过长期的人口增殖,使人口达到饱和,不可能人人有土地种。于是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为了谋生计,便到地广人稀的满人的“龙兴之地”去淘金、种地;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

当然是因为生活所迫了,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

因为穷 吃不上饭了  所以要入关谋取新的发展。

主要是人多地少,为了谋生

为了能够活下去,有口饭吃。

相关标签:闯关东

上一篇:美苏冷战时期,第三世界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无论···还是···还要···还要···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