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5-26 01:03:53
以前,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和发行,都由官方主导,它往往是作为一种宣传任务而存在,因此因绝大部分影片意识形态色彩过于强烈,整体的操作思路上仍未市场化,导致叫好不叫座,或者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尴尬。近几年来,《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主旋律电影票房热卖。在这些影片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善战和对国民的庇佑等主流价值观,是润物细无声地充分渗透到电影叙事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观众,激起了观众对国家的自信感和认同感。
主旋律电影主要以歌颂党、国家、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性主义、集体主义为主题,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因此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旋律电影自然不仅仅是中国独有,只是在不同的国家它有不同的表现主题。
自1987年,主旋律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至今已经30年。粗略划分,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新世纪以前,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和发行,都由官方主导,它往往是作为一种宣传任务而存在;第二个阶段,是《战狼》《湄公河行动》之前,这个阶段主旋律电影逐渐引入市场运作,虽然也有《集结号》《风声》等少数优秀作品,但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影片意识形态色彩仍旧过于强烈,整体的操作思路上仍未市场化。
第三个阶段是《湄公河行动》以来,类似《战狼2》《红海行动》等叫好又叫座的佳作频现,这一阶段主旋律电影的拍摄有一种“市场自主性”,它可能与官方仍有合作,但项目的成立则是市场的自发行为,从拍摄到发行更彻底地遵循市场化、商业化逻辑,简言之,它将主旋律电影成功地市场化了。
事实上,当前的主旋律电影市场仍旧是三个阶段的形态并存,但前两个形态,却普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或者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尴尬。粗略统计,近年来,尽管每年仍然推出了超过40部的主旋律影片,但很大一部分都无法进入院线,或者是静悄悄地上映,静悄悄地下线。
这主要归咎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不少主旋律电影是官方投资,是作为一种宣传或政绩工程需要,电影的叙事动机是宣传和教化,这就导致创作者的创作空间有限、艺术手法幼稚、制作水平简陋,电影“不好看”,观众也“不爱看”,久而久之观众还形成了主旋律电影“只会说教”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是,渠道失灵。有些主旋律电影艺术水准并不低,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此却完全茫然。这折射的是影片宣传渠道和上映渠道的双重缺失,优秀的主旋律电影没有有效地抵达观众。
但《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大获成功之后,打开了旋律主电影叙事的新思路、新面向,这在《红海行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文化市场也要与时俱进
影视和教育、
孔子学院厉害
下一篇:科学家能为国家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