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更新时间2018-05-03 20:59:49

  在新形势下,怎样使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当前高校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认为,培养大学生的成长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成长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成长能力就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一生中通过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身行为方式,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综合能力。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范围涉及意识、心灵、身体、物质、社会、自然等多方面,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成长能力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更多是靠后天的培养。一般来说,大学生成长能力是高校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是人们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成长能力时,应当注重从结合成长能力的范围和组成成长能力的各相关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全面、协调地提高大学生的成长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成长能力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成长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具备了成长的能力,才会具有适应、发展、创新等能力,才会成为社会、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才不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成长能力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成长能力是个人提高、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根本。大学生成长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民族精神等方面全面发展,使自身不断发展创造,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改造者,并直接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时代的人才,他们是否拥有成长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努力培养他们的成长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制约大学生成长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随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我国大学生的成长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许多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第一,教育体制过于功利化、短视化。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长期存在于一些高校的教育中,学生只是呆板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习惯于遵从教师的指点与规训,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强,动手能力差,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制约了他们成长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育观念过于僵化、单一。学校的教育存在着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能导向,过多的共性制约等问题,往往还是用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判别和评价一个学生,很少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个人成长能力的培养,这种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
 
  第三,教育活动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殊不知,在大多数事业成功的佼佼者中,他们不仅仅依靠智力因素,更多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人文精神因素。服务和奉献精神、人际交往能力、自理自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的缺乏,明显地制约着大学生的适应与自我调适能力。
 
  第四,教育环境投入的盲目化。教育环境的投入主要是指在高校内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高校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各方面的投入,我们也看到了它取得的众多成果。但国内更多的高校对教育环境的投入往往是盲目扩大校区的面积、建设漂亮的教学楼或是引进能否担任高等教育实施的大批高学历者等。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长,高校在应对成倍增长的学生,对其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创新意识方面如何进行良好的培养方面,显然是准备不充分的。造成了高等教育只重视规模,而忽视了质量。
 
  四、大学生成长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
 
  教学是学生学习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要培养全面的具有成长能力的大学生,首先,高校应该改变教育观念,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因此,高校在注重扩充专业知识面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各种优秀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合能力,为了解和认识社会创造条件,也为他们踏入社会奠定基础。其次,改革评价体系,打破仅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和单一的考试方法,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高校硬件软件投入
 
  首先,高校要不断加大投入,健全硬件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和基地是让学生接触现代化各类知识的最佳途径和实践机会,而不是光停留在书本上的一些理论,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个人成长能力。其次,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还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体。因此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具备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是高校不断发展和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前提。培养大学生的成长能力,教师自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观念;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所教学科的动态,能够把学科中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动态及时传播给学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根据所承担的学科合理开展实践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成长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和家庭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在人的发展和品性形成中的重要性。事实已经证明,大学生成长能力的顺利培养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三大交叉互补的育人体系。我们应当重视优化社会环境,同时,高校也应当如实地将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现象公之于大学生,让他们在现实面前学会明辨是非。另外,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组织单位,承担着生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他们对一个人的身心发育、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品德陶冶、个性形成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个人成长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发挥家庭这个微观社会组织的作用。
 
  (四)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培养
 
  自我培养是指个体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而自觉主动地在学习、锻炼和提升涵养等方面所下的功夫。大学生成长能力的最终形成要依靠大学生本人来实现。首先,要注重学习与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大学教育并非人生教育的终极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获得新知识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因此,自我教育必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注重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我们应当明白,做人与做事同样重要,大学生应当树立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的观念,学会与他人相处,同时应当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市场经济给人们设置了许多风险,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有可能遇到诸如求职碰壁、工作不利等挫折,因此大学生要在思想上有经受挫折的准备,增强生存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个人提高、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根本。大学生成长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民族精神等方面全面发展,使自身不断发展创造,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改造者,并直接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时代的人才,他们是否拥有成长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努力培养他们的成长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除了发电,人们还把原子能量引入哪些和平事业中来,造福人类。

下一篇:研究进化生物学的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