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中医解热降温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8-04-22 21:57:15

中医的“热”内涵比较丰富,并非单纯指发烧,而是指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

中医认为,热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中医的热分为: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湿热痹证。

中医降温是用解表的办法,运用解表药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征,降低高热。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中医解表的药物根据其原理分为“辛温解表方剂”、“辛凉解表方剂”和“扶正解表方剂”。

中医是解表清温

解热,汉语词汇,意思为消除内热。

降温的意思形容气候的温度下降,降低温度。

中医是解表清温,没有解热、降温的说法

二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个内一个外

上一篇:乏力、嘴裙发紫、昏厥

下一篇:小孩5岁,因为在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大人又要忙着干活,把小孩送到当地小学去,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