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3-29 08:35:55
来自360百科
基本设计
武直-10采用西方典型武装直升武直-10线图机构型,使用一具五叶片主旋翼,螺旋桨形式应为改良全铰接式,旋转方向是异于西方设计的顺时针式,尾旋翼则为类似于AH-64武装直升机的四叶片式;武直-10的纵列式座舱设计与A129武装直升机类似,前座为炮手,后座为驾驶席,两舱各自独立,使其遭敌火命中时,不容易同时波及两个座舱;据推测,武直-10的座舱视野与A-129相当。武直-10机体与两侧武器短翼之间以翼胴融合方式整合,可增加结构强度与升力。在2012年珠海航展中,中国军方公开宣称武直-10具有防护装甲,机体正面能承受12.7mm机枪子弹射击。
武直-10在研发阶段曾历经大幅度的设计修改。早武直-10发动机排烟口期原型机照片的机体侧面显示简单的平直造型;然而2007年10月公开的原型机地面照片,机体侧面则出现了楔型轮廓线,应该是为了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武直-10最早期原型机的发动机喷嘴系向两侧排放,而2007年版原型机的发动机排气口则改成朝上弯曲,使之能快速跟悬翼下洗流混合,同时避免让废气直接朝侧面排放,降低敌方单兵红外线肩射防空导弹锁定的机率,此外可能具备降低热讯号的保护罩。座舱罩顶部后方、主旋翼整流罩之前,设有一个突出的割缆刀,万一飞行时遇到电缆线,便能将之割断,避免让它卷住主旋翼转轴
航电设计
武直-10原型机机首光电仪的配置与美国AH-武直-10剖视想象图64类似,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旋转塔,机鼻上方为飞行员使用的独立热影像夜视装置,球状的外型与前述南非蔡斯LEO-II有几分类似;机鼻中央的旋转塔体积较大,左右各有一组光电观测窗,内有红外线热影像仪、激光测距仪、电视摄影机等装备,供炮手瞄准与火控之用。武直-10的航电配置相当先进,座舱采用先进的玻璃化设计,大量使用液晶平面显示器,并具备先进飞行、指管通情火控系统,具备整合式的图形界面功能,导航系统包括GPS/GLONASS数字地图[6];武直-10战斗头盔
此外,也配备了能显示感测/火控数据并连动机炮/导弹进行瞄准的双眼式头盔显示/瞄准系统,与机炮、空对空导弹等武器连线。武直-10的机体表面还有多个突出的天线,应为电子截收预警装置、大气探测装置与敌我识别器等,武器短翼尖端还装有多管干扰丝/热焰弹投射器,公开照片中便有武直-10投掷热焰弹的照片[7]。
武装设计
武直-10机首旋转机炮塔位于光电旋转塔后方,武直10发射AKD-10系单管构型,机炮口径为23mm,采用外来链带驱动,原理类似AH-64的链炮,炮座造型与法国的虎式攻击直升机有些类似,但细节仍有许多不同。外挂武器方面,根据官方发布的照片,武直-10的武器挂架上挂载四联装导弹挂架,导弹型号为红箭-10(HJ-10),实际性能与制导方式不详,应与美制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同级。2008年珠海航空展中,中国首度公开为武直-10配套发展的反坦克导弹,型号为AKD-10,采用激光制导,其激光寻标器据说引用自中国由俄罗斯引进的激光制导炮弹,最大射程约5km[8]。
武直-10挂载天燕90武直-10原型机的照片也显示其加挂了中国在2002年推出的天燕-90(TY-90)直升机专用短程空对空导弹,争取低空的制空权;"天燕"90空空导弹拥有一组四片的电力驱动前部控制舵与一组四片的固定式尾部安定翼,弹长1900mm,弹径90mm,弹重20kg,射程介于500~6000m,射高20~6000m,最大飞行速率2马赫,能迎头攻击速率400m/s的目标或尾追攻击速率320m/s的目标,采用冷锑化铟红外线寻标器并内建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全向攻击、分辨红外线诱饵以及离轴发射能力。
天燕-90通过机员的头盔瞄准器锁定目标,能瞄准敌方直升机发动机、旋翼和座舱等特定的脆弱部位,重3.5kg的战斗部以激光近发引信引爆,引信具有近发、接触与自毁等功能,杀伤半径为5m,单发命中率达80%以上。天燕-90已经率先装备于直-9系列等中国陆军武装直升机上。此外,武直-10也可配备与直-9W共通的武器,包括红箭-8(HJ-8)线导反坦克导弹、7联装火箭弹发射巢(可挂载四座)或32联装火箭弹发射巢(可挂载两座)等,具备反装甲、密接火力支援、对付各式软硬目标的能力[9]。
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一款新流线型的武装直升机,武器系统也是使用了新的武器系统,可与美式的阿吧奇直升机相匹美。
是上港的武磊吗
自主研发,低空隐蔽性很强
自主研发的,收武器禁运影响,中国直升机整体水平很低。
属于第五空间作战范围,具有先进的装备和理念,对空,对地作战,是坦克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