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中医说的胆气布滞,心神不宁是什么病

更新时间2018-03-16 16:00:07

朋友您好,朋友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来看可以同时吃的中药和西药的吃药间隔时间最好相隔半个小时以上到一个小时服用,服药期间会出现一些反应,建议注意观察
意见建议:肝经郁火治疗上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应首先去掉肝中的郁火可以根据中医处方用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实、白芍、熟地、山萸肉等中药来进行调理。祝身体健康,很高兴为您服务,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你说的这个问题是有关于少阳胆经的疾病,那么我先来看看足少阳胆经的生理是什么,如果把这个生理与病理结合起来看,那么一切问题就都明白了。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循于人体的头身的两侧,凡是头的一侧、身的一侧、胸胁部这都是少阳所主管。人体的太阳经脉是行于后头部、颈项部、后背部、头项,这样的话人的后背、头项及后背部的肌肉痉挛的这种征候就都叫做是太阳经脉受邪,这都是太阳经的病证表现。而阳明经脉是行于头、面、胸、腹,所以当出现额头疼痛、满脸通红、目痛鼻干、夜卧不宁……,以致热郁上焦的栀子豉汤证、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的白虎汤适应证、热在下焦阴虚水热互结证,中医就都把它看成是阳明经循行部位的征候,那都是属于阳明病的范围。如果是偏头痛、胸胁疼痛胀满……,这些则是属于少阳所过的部位,也就是少阳经脉受邪。我们在了解了少阳经循经部位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少阳的经脉是络肝属胆,这样就沟通了肝与胆之间的表里关系,肝和胆是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它们在生理上有着密切的表里关系,我们把它叫做肝胆相表里,在病证上它们也会相互影响,少阳之邪不解可以传入厥阴,而厥阴阳气恢复后也可以出现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少阳)。我们还应当要特别注意的是足少阳的经别,这个经别其实是十二经脉分出的一个分支,少阳的经循行特点是: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这里是有季胁、有胸腔、有心脏,所以少阳病才会有“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的临床表现。这个入季胁、布胸腔,在少阳经气不利的时候、少阳经脉受邪的时候,由于少阳的经气不利就可以有胸胁苦满的临床表现出现,至于少阳病的“心烦喜呕”的特征,正是由于少阳的这个“心烦”是足少阳经别过心脏的缘故。

那么中医认为胆腑是有四个功能:藏精汁、喜疏泄、主决断、寄相火。

那么少阳证在涉及到人体的一些精神志方面的问题时,主要就是涉及到了胆喜疏泄、胆主决断,具有调畅人体志的作用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关于胆寄相火的问题:我们说少阳这个相火是不亢不烈,因为它的阳气是一阳、是个小阳,胆所寄的相火就是阳气,它应该就是不亢不烈的,可是它的作用部位却是在全身的,它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都有一种温煦长养的作用;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要想旺盛、要想活泼的话它都要依赖于少阳相火、少阳这一阳之气的促进,所以我们这里引用《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来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五脏加六腑合起来是十一,这十一脏实际上是指的就是五脏六腑,当然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要活泼起来、要想活跃起来,那是主要靠少阳一阳之气的促进来完成的。

那么简单的来说少阳是主人体半表半里之枢机,它外可调理太阳主表功能的失调、在内可以调理阳明与太阴里气的失调。以上就是我们讲的足少阳明的主要生理作用和功能。

那么胆经的病情主要是有四个特征:1.经腑同病,2.是易气郁、化火,3.是易生痰、生饮、生水,4.是易伴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

那么我们上面是把少阳证的生理与病理的主要特征大概做了一个介绍,所以胆气气郁化火就会造成上扰心神,对于这种少阳之热上扰心神造成的病症,中医一般是叫做心胆不宁的症候。

那么由于少阳病理的这些特征与一般其它五经的生理、病理特征的独特性不一样,而少阳病又有三禁:禁吐、禁下、禁汗,后人又加了一禁:禁利小便,那么对于少阳病来说治疗起来就非常的棘手,那么在《伤寒论》中医圣张仲景大师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适合少阳病治疗的方法,是叫做:和枢机解郁结,简称叫做:和解法,它的主要代表方剂就是非常著名的小柴胡汤,也就是后世的和解法的代表方剂,至今在临床上还是广泛的应用。

肝气不舒,心神不宁,也就是说你有肝郁,心烦意乱

上一篇:哪里可以买到缩泉丸??

下一篇:中药泡酒(补肾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