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中国古代是如何治疗疟疾的?

更新时间2018-03-16 15:51:05

中医在现代医学以前是如何治疗疟疾的!疟疾中医分为邪郁少阳型、暑热内郁、暑湿内蕴、疫毒侵袭、正虚邪恋等五型,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邪郁少阳
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方药]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常山(酒炒)7克,草果7克,甘草7克,生姜3片,大枣3枚。若表实恶寒甚而汗少者,加桂枝,羌活,防风各7克,口渴甚者,加葛根,石斛,天花粉各12克,湿盛胸脘痞闷,加青皮、苍术,厚朴各7克.
2.暑热内郁
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s克,粳米35克,桂枝12克。若但热不寒,伴胸中烦闷气短,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16克,病延日久,阴液大亏,舌尖绛而干,加青蒿鳖甲汤:鳖甲25克(先煎),青蒿12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亦可加入常山、草果、柴胡等截疟之品。
3.暑湿内蕴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 辛温达邪,散寒除湿。
[方药] 柴胡桂姜汤加减:柴胡12克,桂枝7克,干姜7克,黄芩12克,栝萎根16克,牡蛎16克,甘草7克.苔白腻甚者,加草果7克,厚朴12克:胸腹痞闷加槟榔7克,陈皮12克,汗出不畅去牡蛎;恶寒较重,或泛吐痰延,加附子7克,半夏12克。
4.疫毒侵袭
发病急,病重,热型不一。
(1)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惊厥,舌红少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 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 清瘴汤:黄芩12克,黄连7克,知母12克,柴胡12克,常山7克,青蒿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生甘草7克,滑石16克,朱砂1克(研末冲服)。热盛者加生石膏35克,大青叶16克,舌质深绛少津加生地12克,玄参16克,石斛12克,玉竹16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2克,元明粉12克。
(2)冷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 芳香化浊,辟秽理气.
[方药]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苍术10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蕾香12克,半夏12克,佩兰12克,荷叶12克,槟梅12克,苹果7克,菖蒲7克。若痰湿蒙闭心窍,神志昏迷,合用苏合香丸。
5.正虚邪恋
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药] 何人饮加减:人参16克,当归12克,何首乌25克,陈皮12克,干姜7克,甘草6克。若胁下积有痞块,合用鳖甲煎丸。

相关标签:疟疾

上一篇:疟疾的疟中文怎么读

下一篇:既然奎宁能治疗疟疾,发明青蒿素的意义又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