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人当时经历的事情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8-03-15 21:28:46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景。全是如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人当时经历的事情是什么


1、创作时间与少时李白

《望天门山》写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诗人李白(生于701年)当时年方24岁。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因此才有了元十三年的李白出蜀。


2、李白出蜀

就是在写成《望天门山》的这一年(725年)初,24岁的李白决定仗剑远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长江流水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都市中去。这时血气方刚才华横溢的李白一身的豪气。也是这首豪诗写作的心理背景。


3、江陵幸遇司马祯

也就是这一年,李白行舟到了江陵,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逸如仙。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4、行至天门山

壮志豪情的李白现在不仅有出蜀时的一身器宇轩昂,而且因为得到了司马祯至高的赞美,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脱俗不凡。而且这时的李白已经名镇江南。从江陵到了现在的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也就是天门山。他被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所吸引了。因此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这首诗歌初出巴蜀,江陵获赞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不难看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还有当时李白“舍我其谁”的狂傲心境的真实流露。


以上不难看出李白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行舟天门山只是李白远游的一个过场,后来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写《望天门山》时,从李白的传记中没有看到他经历什么具体的事件,而且从这首诗歌中可以看得出李白的喜悦,狂迈,洒脱和豪情,并没有更多的隐喻和对具体事件的写照。

相关标签:情李白天门山

上一篇:天门山门票包括什么

下一篇:望天门山的诗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