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

更新时间2018-03-15 20:30:37

古老的文明,从水利开始。然而,那些文明古国造就了人类文明的古老水利工程,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个个堙(yīn)废得无影无踪,惟一仅存的只有我国的都江堰。更为了不起的是,都江堰不仅仅是老古董,今天仍浇灌着成都盆地,营造天府之国,造福于人间,堪称世界奇迹
  都江堰有多少岁了?一般认为2200余岁,是秦昭王时期李冰修建的。其实,在李冰之前好几百年的古蜀国时期,鳖灵就决玉垒山,打通了“宝瓶口”分洪,完成了都江堰的前期工程。一本古书上说:“冰因其旧迹而疏广之”。都江堰的年龄应比李冰还早几百年。

  都江堰2000多年不淤,可能比埃及金字塔更令科学家赞叹。现代水利工程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怎样处理泥沙,往往要耗费大量资金,兴建规模巨大的设施来排沙或沉沙。都江堰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李冰有两个妙招。

  其一是堰首的鱼嘴。原先堰首分水处是一个天然曲流,但是弯度不够,不足以排去含泥沙的浊流,全部引进清水。弯道水流的自然规律是,表面清水冲往凹岸,含沙浊流从河底流向凸岸,在那儿逐渐堆积形成浅滩。欧洲在一个多世纪前才发现这个规律,而2000多年前李冰就已巧妙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了。用竹篓装卵石,在堰首加筑一道短短的鱼嘴,改变入水口的弯度,使表面清水畅流进去,挡住河底泥沙。这一措施排去了来水中80%的泥沙,大大提高了入堰水流的洁净度。

  其二是堰腰的飞沙堰。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仍带进了20%的泥沙,李冰利用堰腰的一个低洼地段来自然排沙,这里正是含沙底流流向凸岸的地方。取名叫做飞沙堰。飞沙堰又排去15%的泥沙。

  李冰立下的“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真言,说到底就是利用弯道水流的天然排沙规律,处理泥沙问题罢了。经过鱼嘴和飞沙堰处理只残留5%的泥沙,清澈的水流从堰尾的宝瓶口分流到成都平原上大大小小的灌溉渠里,就避免了渠道和农田淤塞的头疼问题。

  鱼嘴处的分流也很巧妙,分洪的外江,河床浅、河面宽;进堰的内江河床深切、河面窄。岷江来的水在这里分成两股,枯水季节大部分水流进内江,洪水季节大部分水从外江分洪,有效地控制了内江的水量,使得成都平原洪不涝,干不旱。

  可别小看李冰的这些看来很“土”的处理办法,这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微妙之处,是能够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水利工程,不被岁月消磨、永葆青春的秘密,它解决了现代科学家深感头疼的难题。俗话说,四两拨千斤,岂不正是这样的吗?

  如果你来到都江堰,也许会失望,这儿没有雄伟的大坝,看上去与普通的河流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不知道那就是都江堰,你是绝对想不到的,也不会看出那里有什么伟大。都江堰的奥妙正在于什么也没有,又什么都有。有一句古话说:“大道无形”,都江堰就是最好表现

相关标签:都江堰

上一篇:都江堰有哪些看点

下一篇:都江堰美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