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音

汪精卫是不是汉奸?

更新时间2018-03-15 11:24:47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一生以生命为赌注进行了两次拼搏,一次是刺杀摄政王,另一次是发起和平运动,
前一次赌博巨大成功,得到世人的喝采,后一次赌博却完全失败,遭到世人的唾骂。不过
“人算不如天算”,在很多重大事件中,运气或天命起著重要的作用。汪精卫行刺摄政王
时抱着必死的决心,根本没有想到生还。清政府对行刺满人王公的刺客一直都没有不处死
的先例,只是到了汪精卫时才破例免死。如果当时清政府成全汪精卫必死的决心处死汪精
卫,中国就会少一个大汉奸而多一个大英雄,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们将代代朗读汪烈士“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如果汪精卫在1935年遇刺时被打死,也会成为中国可歌可泣的光荣老革命家,而汪精
卫却只伤不死。如果1939年重庆特务不是错杀曾仲鸣而是打死汪精卫,人们也只是叹
惜汪精卫一时糊涂,不会使汪精卫背上史上最大级汉奸的恶名。但命运之神好象是在故意
捉弄人,汪精卫最后对自己的人生也是不满意的,在他60岁还历时曾经写下一首《朝中
措》的述怀词:城楼百尺倚空苍,雁背正低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栏杆拍遍
,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汪精卫在词前还写了这样一段话
:“重九日登北极阁,读元遗山词,至‘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悲不绝于心,
亦作一首。”元好问这样的亡国诗人之作引起汪精卫的共鸣,可见汪精卫的内心亦是郁郁
颓丧。还有不少人把汪精卫投靠日本人解释为与蒋介石争权,但从汪精卫的历史来看,汪精卫并不是特别醉心于权力的人。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时,以汪精卫当时在党内的地位和社会影
响,他至少可以当一个部长以上的官员,胡汉民就作了广东都督。当时汪精卫才30岁,
这样的高官对于一个30岁的青年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汪精卫却提出“不做官、不做
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放弃作官到法国留学。辛亥革
命后象汪精卫这样具有功劳威望之人却没有作官的,只有汪精卫一人。后来汪精卫任广州
国民政府主席时,在完全可以不辞职的况下主动自责辞职,也反映出汪精卫对权力看得
不是很重。所以简单地把汪精卫离开重庆搞和平运动看成是争权夺利,其实是把历史人物
脸谱化了。汪精卫个人的悲剧,其实也是近代中国的悲剧。试想如果当时中国是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又怎么会遭到外国的侵略?又怎么会有汉奸?一个国家历史上的汉奸越多,就说明这个
国家越弱。对于一个遭到强敌侵略的弱国,总要有人挑起“汉奸的担子”,古今中外的历
史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应该公式化地把“汉奸”理解为一群整天想著卖国求荣的民族败
类,而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汉奸”们的悲剧。

相关标签:汪精卫

上一篇:汪精卫的成就

下一篇:汪精卫大还是土肥原贤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