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音

谁知道顾城的诗《无名的小花》全文啊?急急急

更新时间2018-03-15 04:41:04

无名的小花 (顾 城)

  野花,
  星星,点点,
  想遗失的纽扣,
  撒在路边。

  它没有秋菊,
  卷曲的金发,
  也没有牡丹,
  娇艳的容颜,
  它只有微小的花,
  和瘦弱的枝叶,
  把淡淡的芬芳
  溶进美好的春天。

  我的诗,
  象无名的小花,
  随着季节的风雨,
  悄悄地开放在
  寂寞的人间......

  赏析:1976年“文革”的结束,使诗歌创作以及诗歌“想象”逐渐真实起来。然而,如果只是考察此后一段时间内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发表,可以看到的是,对于历史记忆的清理仍然是一个过程。这不但为“复出的诗人”、“归来者”之类的诗歌史称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样的,也为年轻一代诗人浮出历史的地表,获得了历史的机遇。
  构成日后80年代诗歌写作阵营的诗人,主要来自两个诗歌“群体”。即一类是“复出”的诗人,一类是“青年诗人”。“复出”的诗人,主要显示了当代一体化时代特别是“文革”时代的历史遭遇。因此,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复出”的一代并不仅仅是“归来的一代”,其中还包含着对更早历史记录的重新书写:40年代的“中国新诗派”,50年代因“胡风集团”而遭受牵连的“七月诗派”,1957年反右斗争中的“右派分子”,都可以被视为是“复出的一代”,只不过,这些诗人在“文革”结束重新进行创作时,都在主题、感上表达了一种“归来者”的身份和反思意识,然而,由于年龄的限制和诗歌观念上长期遭遇“桎梏”,所以,“复出”一代诗人的绝大多数显示“后劲不足”,而少数保持创作活力的诗人,则更多体现为对一种历史思维的拒斥以及自我的不断超越。相比较而言,“青年一代”诗人则发挥了巨大的诗歌想象空间,他们的出现特别是“潜在作品”的重新问世,填补了“文革”时代苍白的诗歌历史。
  自诗人公刘将因看到顾城的《无名的小花》而“感到颤栗”的感受发表,提出问题之后,围绕青年诗人创作而进行的讨论与争鸣,就成为当时诗歌界的一个“热点话题”。1980年5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由评论家谢冕撰写的《在新的崛起面前》,是拉开80年代第一次诗歌论争的重要“导线”。而后,围绕谢冕、孙绍振、徐敬亚相继发表的三篇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崛起的诗群》,即所谓的“三崛起”而进行的论争,都为“朦胧诗”的出现并迅速走向高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顾城的创作无疑是与“朦胧诗”整体的精神相通,但很快,他就转入了“童话诗人”的创作,这使得他的写作道路与其他几位“朦胧诗人”并不完全一致。

  本首诗歌明明白白中将些许沉重含蓄的优雅感表露出来,诗者是带着惬意的心情去欣赏眼前的原野的野花景,体味诗者流露在诗意以外的心情。

  也因此才有了诗歌尾篇:把读者带入纯洁野花赞美和人花一期待/我的诗, 象无名的小花, 随着季节的风雨, 悄悄地开放在 ,寂寞的人间。将柔情之笔和不骄不抗的思想写的妥贴细腻,灿烂了思想,美丽了思绪。

  再看此诗时,顾城已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念及此诗,心中不免凄惶万分。

相关标签:顾城

上一篇:顾城个人资料

下一篇:顾城的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