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1945年美国送给国民党把艘军舰.

更新时间2018-03-14 17:34:52

当时是林遵接受的,谁能吧这把八军舰详细的说一下,和送的过程抗战胜利后,美国按照租借法案赠送海军驱逐舰8艘,1946年7月14日分别被命名为:太康、太平、永胜、永顺、永定、永宁、永兴、永泰。
此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又批准福莱斯特建议,咨请国会通过援助中华民国建立海军提案。拨交271艘舰艇给国民政府。这批舰船包括驱逐舰2艘、扫雷艇24艘、潜艇驱逐舰28艘、登陆艇193艘、修理舰、油船3艘、调查艇1艘、摩托炮艇6艘、浮筒6只及轻型渡船6艘,还附有活动船坞2艘及其他必要材料多种。
英国则移交国军海军巡洋舰1艘(重庆号)护航驱逐舰2艘(伏波号、灵甫号)巡逻艇8艘。
抗战胜利,盟军管制委员会将在日本本土俘获的日海军残余舰只解除武装,其中战舰、航空母舰、潜水艇全部沉毁,其他舰只在解除装备后经抽签交于中、美、苏、英4国。这批舰只包括驱逐舰26艘、护航驱逐舰67艘,中国分得34艘,共计35598吨。海军接受后,留用23艘,缴到行政院11艘。1947年9月,盟军管制委员会又分配一批日军舰艇,中国分得10艘,含一艘驱逐舰。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裁撤海军总司令部成立海军处,隶属军政部。同年底,先后在上海成立海军舰队指挥部;在汉口成立江防舰队;在青岛成立海防舰队;在上海设立第一基地司令部;在左营成立海军台澎区专员公署,下辖海军第三炮艇队;在福建马尾设立海军闽江江防司令部;此外还成立了运输舰队;海军处直辖分别设在青岛、高邮、定海、淮阴、秀英、广州、厦门的海军第一、第二、第四至第八炮艇队和海军警卫营等。
抗战期间,我国海军舰船在日寇强大海军、空军攻击下,敌我力量悬殊,不是被击沉就是自动放沉海底封锁航道,至1939年海防舰队已全军覆没。1946年美国所赠送的“八舰”,虽全属护航驱逐舰和海岸巡防舰类型,排水吨位不算大,但装备先进,回国后成为中国海军重建的基础。且在回国途中,全队八艘奉命沿路对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八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并慰问侨胞。这是在我国海军史中最大的出访舰队。当时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我国以战胜国的姿态出访,对宣扬国威,激发海外侨胞的爱国热起了积极作用,是我国海军的一页光辉史。 一、招考官兵 编队整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轴心国的潜水艇异常活跃,航经海洋上的盟国舰船被其击沉者难以数计。日寇侵占我国沿海各省后,沿海又被封锁。美国支援我国的军用物资只能通过海运至印度或缅甸,再经滇缅公路转运入我国。但在美国至印度或缅甸途中经常被潜艇袭击。“中山号”和“中正号”等万吨级自由轮就是被轴心国的潜艇击沉的。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的任务更繁重。在珍珠港有大批军舰遭日本炸毁,海军人员短缺,很难派出军舰为美中军运船队护航。经过中美两国协议,援引《租借法案》(LEND LEASE ACT),美国向中国赠送护航驱逐舰2艘,扫雷舰4艘,海岸巡防舰2艘。我国派官兵去美国接收后担任护航。这批舰只简称“八舰”。 中国政府立即指定在重庆的军事委员会主持派员接收工作。该会第一处第一科先后于1944年9月和12月登报公开招考军官60名,士兵1000名,组成军官队和士兵队赴美接舰参战。 军官队的成员来自四间海军学校历届毕业生,需有舰上工作经验2年以上,并经单位或社会知名人士保送,才能报考。最后录取的军官60名中,四间海军学校各占15名。现记得来自黄埔海军学校的有:徐亨,麦士尧,何炳材,陈善嘉,黎永年,凌云骥,蔡惠强,刘铁燊,何绍志,邓善培等;来自马尾海军学校的有:梁序昭,高举,袁铁忱,杨熙龄,陈鸣铮,李良骥,戴熙愉,林巽迺,邓先涤,陈以谋,陈在和,林焕章,马须俊等;来自青岛海军学校的有:曹仲周,蒋谦,崔云道,陆维源,马纪壮,江卫衡,吕美华,徐泽霖,张仲同,张企良,候秉忠,黄德辉,刘宜敏等;来自电雷江防学校的有:王思华,齐鸿章,黎玉玺,黄震白,孙甦,张仁耀,刘征等。大家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怀着满腔热血,报效祖国。 1944年11月1日军官队向军委会第一处第一科报到后,每日上午在重庆市军委会礼堂集中,听长官们讲话,交待赴美接舰参战的任务、计划和要求,学习对外交际礼节、组织纪律等。并宣布在出国期间的军官级别,暂时仿照美国海军相应类型的舰上编制,一般比在我国内略低1~2级。指定军官队的总领队为梁序昭,副总领队为曹仲周,领队为徐亨和高举。“八舰”军官的人事配套,基本在国内安排妥当。各校同学分散均匀在八艘舰,防止搞派系。军官的待遇是,在国内按原工资发给家属,在国外期间发给美金津贴:校官每月300美元,尉官每月230美元,制服和行装除在重庆先发冬制服一套和夏制服两套外,其余在印度和美国发给美式制服。还规定军官在出国前必须加入国民党,出国护照将凭党员证签发。最后一天上午集中在军委会礼堂听蒋介石训话,赠送各人蒋介石穿着“委员长”礼服的6时半身相一张。 1944年12月中旬招考了士兵1,000人。由于要求士兵有英文基础,而海军原有士官不懂外语,文化程度也低,所以只好在重庆招募高中以上的青年学生来补充。很多人都羡慕出国受训,不少大学修业的学生报考。仅国立交通大学获得录取的就有马灼其、胥灵臣等130余人。士兵队大部是立志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其中有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子弟或亲属,也有原海军士兵和目不识丁之士。其思想状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确是为着抗日救国;有些为逃避在重庆的艰苦生活,想吃洋面包;有些想到美国深造;有些想到外国找出路;有些想看看花花世界。士兵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除海军的主要兵种如:航海、帆缆、轮机、枪炮、通讯、电气之外,还有厨师、文书、财务、杂务等,连文化艺术人才也有。 1944年12月下旬,陆续报到后即赴停泊在重庆唐家沱江面的招商局客轮“江顺”、“江新”上,进行编队整备,组成“赴美接舰参战士兵总队”。总队以下有9个中队,中队长均由军官队中抽派,每中队有110~120人。总队长为潘佑强(陆军中将),副总队长为魏济民(海军中校)和许世钧(海军少校)。魏许2人除协助潘佑强外,还具体负责与美海军联系。魏直接领导在“江顺”轮上的1至6中队,许领导在“江新”轮上的7~9中队。中队长9人,有林巽迺、邓先涤、陈以谋、马须俊、刘宜敏、孙甦、张仁耀、刘征和何绍志。 各士兵中队除每天上午由各中队长带领到唐家沱寸滩上进行陆操训练外,还学习上述军官队所学的课程和事项。士兵也要集体加入国民党并举行宣誓仪式。在离开重庆前一二天下午,由潘佑强率领全体官兵到浮图关(后改名复兴关)国民党中央训练团,说是听蒋介石“委员长”训话,但实际上蒋没有露面,只由中训团教育长王东原代宣读“训词”而已。 在唐家沱期间,美海军派一名上士担任联络工作,并教士兵学唱美国海军歌“Anchor’s Aweigh”。 二、飞越喜峰 绕航赴美 军官队和士兵队赴美的出发时间相隔约4个月。 1944年11月上旬军官队(除抽调去士兵队担任中队长的9位外)在上午8时分乘美国军用运输机两架由重庆出发,下午经昆明机场稍作停留,即续飞越西藏喜马拉雅山顶去印度。飞行高度在15,000米以上,空中气压低,氧气稀薄,乘客均感觉呼吸困难。虽带上氧气呼吸器,仍有许多人呕吐。有时飞机急剧下降二三千米后,又再急向上爬升。这是世界有名的危险航线。中外飞机在此失事者时有所闻。在喜马拉雅山北面,气温在10℃以下,过其山脉南面,突然升至30℃。在印度达卡机场约停1小时补充燃料后,向西南飞向加尔各答,已是翌日上午7时。该处天气俨如盛夏,入住旅店后,即改换夏季制服。两天后转乘火车横过印度半岛,至其西岸的孟买港候船,停留了约半个月。 1944年11月下旬登乘美国海军运输舰“哥顿将军”(General Godon)号离印度。这是一艘二万吨级远洋客轮改装而成的。为了避开日本、德国潜艇的活动海区,该舰由孟买开出后,先向东南航行,过赤道至南半球的澳洲东南部墨尔本港。停靠码头数小时后,改向东北方航行,过赤道返回北半球,然后过太平洋驶向美国西岸的洛杉矶港。航行了约1万海里。在航途中,时刻加强瞭望,探测潜艇。每日晨曦和黄昏,全舰人员集合在甲板上,穿上救生衣,进入作战状态,做好弃船救生的一切准备。据美海军当时统计,敌潜艇多半是利用晨昏地平线清晰时用潜望镜瞄准海面船只施放鱼雷的。1945年1月2日安全抵达洛杉矶港,泊长滩码头。当日由中国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处安排,转乘火车横过美国大陆往东南岸佛罗利达州的迈阿米城。全队住在好景饭店(BELLEVIEW HOTEL)。“中国海军接舰官兵办事处”设在楼下,主任是宋锷海军上校。 1945年3月初,士兵队由汽车送到成都转乘美国军用运输机若干架启程出国,路线基本与军官队的相同。飞越喜马拉雅山后,在缅甸密支那休息片时,续飞往印度加尔各答。经历过由严寒转炎热的气温,大家澡浴后即丢掉国内穿去的冬服,换上新发的美式夏季便军服,再转乘火车至孟买港。3月下旬乘美国海军运输舰“曼思将军”(General Mann)号离印。这是一艘“哥顿将军”号的姊妹舰。为着使军官们争取些实践机会,通过副总队长与舰方洽商,同意9位军官(中队长)按专业到各岗位上见习,对新式助航仪器,设备,和大马力的蒸汽涡轮机等操作和性能初步了解。 在航途中该舰保持高度警戒,防范敌方潜艇袭击。为着避开日本、德国潜艇活动区,该舰绕道澳洲南部,到新西兰之后折向东北过太平洋直到美国西岸洛杉矶港,航程近一个月。 有一天晚上,当经过新西兰附近海面时,舰方宣布从雷达荧光屏上发现有敌人潜艇出现,要求全体人员做好战斗准备。该舰立即采取“之”字形航行,不断改变航向,同时降低主机转速,减轻螺旋桨的声响,使潜艇难以发现,并降低鱼雷命中率。该舰终于安全脱险。 经过近一个月航行,于1945年4月下旬到达洛杉矶港。中国驻美海军武官处派副官杨元忠海军少校登舰迎接,并安排专列火车送士兵队转往迈阿米城。该队全体官兵住入美海军两间招待所。 三、训练严紧 设备先进 美国迈阿米海军训练团(MIAMI NAVAL TRAINING CENT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立的。团长豪(HOWE)是海军上校。教师队伍庞大,上至校尉,下至士官。设备齐全,除教学大楼外,有各种实习室、舰艇、码头、修理厂等。该团的任务是根据战争发展的需要,速成培训海军官兵。该团的学员,大部份是新入伍的美国大学生和知识青年。他们经过1年单项专业训练后,即派上军舰充任该专业的少尉军官1-2年,然后重返该团学习另一专业。由于利用短期解决专业,比海军学校培养全面的学员快得多,美国海军官兵队伍扩大很快,可以配合大量新舰投入服役的需要。该团除培训本国海军官兵之外,还代外国培训人材。同时可训练学员三四千人。该团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 1945年1月初我们军官队去迈阿米海军训练团学习。学员约3000人。其中大部份是美国人,除我们中国官兵外,还有苏联官兵。中国海军军官分设两班:航海班和轮机班,1月至6月复习基础课,如天文航海、地文航海、海图作业、船艺、讯号、枪炮等,还学习测潜、防空、飞机识别、损害管制等。6月~11月根据接舰后职务和分工,参加专业深造班。舰长、副舰长专学舰船操纵、海上战术、海上救助、补充给养、布雷、扫雷等;舰务官专学损害管制(救生、消防、堵漏)、船体结构、保养、人事管理、船艺;枪炮官专学枪炮武器(包括深水炸弹)使用和检修、弹药安全保管贮存等;航海官专学航海理论、航位测算、助航仪器使用和保养、航海资料图书更正和保管等;通讯官专学各种通讯方法、信号及其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等。 轮机班的课程有:内燃机、电机、各种副机、电气、损害管制、机舱管理、船体结构等。 教材均为训练团所编,内容以实用为主,深入浅出,由基础原理至实际操作,面面俱全。对学员均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每种课程均有专用课室,内分三间:第一间为讲解室,第二间为电影室,第三间为实物操纵室。舰上的大炮、高射机枪、深水炸弹、雷达、声纳等均可在室内操作,甚至装拆。天象运行、飞机识别、打飞机等均有模拟设备。消防、堵漏在专场以实物演习。由于设备齐全,方法先进,学员很快就能学深学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士兵队到达迈阿米后,曾在安纳泼利斯(ANAPOLIS)海军学校深造2年的中国海军军官9人调来接替中队长林巽迺等,林等即返军官队参加学习。1945年5月初士兵队入迈阿米海军训练团接受训练。按接舰担任的专业职务分班学习,教师是由美国海军专业军官和军士担任。教授方法基本与上述军官班的相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均是描述舰上的设备,特别强调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专业分班包括:航海、帆缆、枪炮、通讯、轮机、船体修配、电气、无线电、雷达、补给、医药、伤病护理、文书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培训为军士。 英语、军训、游泳为军官和士兵的必修科。还要学海上救生和急救。 1945年11至12月军官队和士兵队一起每日登上准备接收的八艘军舰出海实习。按计划担任的职务由美海军人员以“一对一”方式,辅导实习。12月下半月举行结业考试,其中游泳一科要求军官能由20米高的跳水高台跳下深水池,连续踏水15分钟,并救起溺水者。 四、接舰赴古 练习作战 1946年1月初举行“八舰”交接仪式。由美海军训练团团长豪上校移交给中国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刘田甫海军少将接收。许世钧随着宣布派往各舰的官兵名单,并将名单分别交给各舰长。舰上编制暂沿用美海军编制。 海军办事处主任宋锷上校于1945年10月调离,任中国驻英大使馆海军武官,原职由许世钧少校接任,至接舰后约1个月,才移交给“八舰”指挥官林遵中校负责统率。 “八舰”接收完毕并清点属具物资后,为了使我们快些熟悉本职业务,每舰上留有三四位美海军军官和军士长随舰指导,以后这些人员逐渐减少。“八舰”每天早晨起锚出港,在迈阿米港外墨西哥湾海面操演,日落前返港。各舰由中国舰长指挥,以“太康”舰为旗舰,安排各种队形航行,采取假设出现各种敌,进行各种部署演习训练,例如:备战、防空、测潜、击潜、海损堵漏、消防、救生、弃船、通过雷区、海上加油和补给物料、转移伤病人员等。不管气象如何变化,都坚持按计划进行。 在这期间,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强化训练。许多人呕吐后再进食,坚持工作,坚守岗位,终于摆脱了晕船苦恼,成为一个适应远洋航行的坚强海军战士。 1946年2月上旬,林遵海军中校到任“八舰”指挥官,即开往古巴关塔那摩美海军基地。这是“八舰”组建以来首次作远距离的编队航行,仍以“太康”舰为旗舰,成鱼列式队形前进。经两昼夜的航程,抵达关塔那摩基地进行作战训练。 所谓作战训练,在海上不但要熟练各种部署而且要用不同的航速结队操演,不时变换各种队形。各舰还需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的方位,与友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发挥作战能力。还在海上反复进行大规模的实弹射击(舰对浮靶射击、对飞机的拖靶射击等)、击潜、扫雷、救生、救火、堵漏等训练。 在结束作战训练之前,我们还到美海军的驱逐舰(DD级)实习战区航行和警戒部署,并参观了航空母舰“罗斯福”号,和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所在的“米苏里”号战列舰。该舰舷梯口甲板上镶嵌了一块圆形紫铜板,刻有“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此签字”等英文字样。经过一个多月作战训练以后,便进入回国前的全面修整阶段。 根据中美双方协议规定:我们要认真积累日常资料和纪录,把各部门的设施所出现的故障和缺陷等情况以及处理的经过写成书面交给基地。因此,在全面修整时,很快就逐项作针对性的修复,或换新,并补充备件。 为使我们认真熟悉,掌握各种设施、装备、仪器等,当基地派技工到舰修整时,我们参加拆装、清洗、调试。对没有出现缺陷的设备,也进行了检查,以求深入了解,同时,考虑到由古巴回国,要远航数千海里,结队航行,不能拖在后面掉队,且国内在战后物资缺乏,先进设备、机具的配件更无法补充,所以在离开古巴返国前,我们要求补充了许多易损的备件。以后证明,这些设想和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五、跨航两洋 扬威慰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告结束。“八舰”的护航计划随之取消。中国政府命令“八舰”在返国途中访问古巴、墨西哥等8个国家和地区并慰问当地侨胞。“八舰”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作战和修理整备后,启程回国。美海军派一艘万吨级补给舰“玛米”(MAMI)号护送,准备在航途中随时补充燃油物料,同时借给林遵指挥官作为座驾舰。该舰在到达中国后,也移交给我国,改名为“峨嵋”号。 1946年5月上旬“八舰”舰队以我国海军前所未有的威武阵容离开关塔那摩港,先开去第一站古巴的首府哈瓦那,继往巴拿马的科隆港向南通过巴拿马运河后抵达巴拿马城。出巴拿马湾后沿中美洲西岸外向西北航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再驶往美国西岸的圣迭戈和洛杉矶,出太平洋去夏威夷的瓦胡岛,再向西经中途岛补充油水物料和配件后,续航至日本的横须贺港,官兵访问了东京。 “八舰”凡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均停留4~6天不等。备受当地政府领导人的欢迎和接见。报纸以大篇幅在第一版报导,庆贺舰队胜利远航,说中国舰队这次到访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加深了两国的友好关系……等等。各地华侨都纷纷派代表来舰表示致敬,感谢祖国以这样大型舰队带给他们祖国的温暖。认为这舰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些老华侨诉说,40年代前他们以“卖猪仔”身份被帝国主义者骗到国外,过着牛马的生活,外国人瞧不起华侨,现在可以扬眉吐气了。当舰队驶抵夏威夷的瓦胡岛时,华侨扶老携幼到码头观看祖国海军。每天早上6时,华侨即开汽车来接官兵们去游览参观,举行家宴,全家跳草裙舞以示热烈欢迎亲人。“八舰”开航时,他们到码头挥泪送别。 舰队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后,当地政府派飞机接指挥官和军官们去首都墨西哥城游览。墨西哥总统亲自在总统府接见,并以专供总统享受的特级雪茄烟送给我们。 “八舰”到日本横须贺港后,即接我们去东京游览。我们身穿中国海军制服,精神抖擞出入火车站,走盟军专用通道,备受尊敬。街上群众站在一侧让路。首都火车站顶和天皇皇宫前广场被盟军飞机炸毁的伤痕,尚历历可见。日本人见我们纷纷鞠躬敬礼。华侨则笑逐颜开,高举拇指。 “八舰”圆满完成访问和慰侨任务后,于1946年7月21日胜利回到南京,受到政府各机关和群众欢迎。军政部、海军总司令部长官到下关锚地检阅了“八舰”舰队。 不久各舰即改用我海军编制,人员大事调整,官兵一般提升1~2级。

相关标签:1945

上一篇: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失败后,于1945年8月几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下一篇:1945年罗曼尼。康帝是最贵的葡萄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