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音

《走向共和》17~21集的主要内容,把主要历史事件概括清楚,不少于800字

更新时间2018-03-12 22:16:04

《走向共和》17~21集的主要内容,把主要历史事件概括清楚,不少于800字

 

第17集  向列强没借到款,加租加息又怕引起民变,对日赔款日期将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别无他法,只能打地方的主意。谁知各省藩台、臬台来到京城,无不叫苦,都恨不得讨点银子,哪有银子解朝廷之围?  光绪主政后,日益感到朝政不可为,苦于无人才,在看了康有为的几次上书后,起用康有为的念头更甚,于是来到颐和园慈禧恩准。慈禧也有变法图强之意,只是告诫光绪:"不管你怎么变法,用什么人,都要记着,这江山是咱们大清的江山。"  接到圣旨,康有为北上京城,谁知半路被袁世凯派人强行"请"去,袁见康忽被圣上注意,料想今后前途不可限量,急欲在朝廷觅得后援,两人见面惺惺相惜。  恭王将死,临终遗言,告诉光绪,翁同龢是当今最大奸人。光绪罢黜翁同龢。  朝堂上,康有为慷慨陈述变法之利,招来大臣的激烈反对。徐桐、刚毅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根本就不容康有为细说。此此景,康再也按捺不住,直陈光绪,诛杀反对变法的大臣,一时间,整个朝堂上的君臣都惊呆了。


第18集  光绪24年,1898年秋,光绪皇帝下诏实行新政,变法维新。  康有为并未因皇上的召见而在官职上有所擢升,但他并不气馁:没有奏事之权,他就在奏议上大下功夫,发动弟子,从农、工、商、军事诸方面不断写出改革之策,然后通过御史上达天聪。光绪接到奏议后,则不断地下达改革诏书。  慈禧见康有为太狂悖,欲重新启用李鸿章辅佐光绪,但李鸿章婉言拒绝,提出留洋考察。荣禄也见势不妙,提出辞去军机大臣,改任北洋大臣之求,欲为慈禧以防万一,控制北洋军及小站新军。  光绪废四书五经,在会试中增设"经济特科",抬来众多官吏反对。其中吏部尚书刚毅与侍郎徐承煜更甚,公然抗拒圣旨,拒不代呈条陈,恰好被光绪碰上,一股脑将吏部六堂官革职。军机处内,老庸昏愦之官众多,占位不做事,光绪采取掺砂子之法,任命谭嗣同、刘光弟、林旭等人参与军机,处理朝政。


第19集  皇上新任命的四个军机章京谭嗣同、刘光第待人来到军机任上,引起军机处原老官吏的强烈不满。康有为私下受意谭嗣同等人,欲通过免李鸿章官职来试探慈禧是否真心归政。  闲居在颐和园的慈禧,听闻皇帝免了李鸿章的官职,借斗蟋蟀散心将皇上请到了园里。太后的"护法金刚"与被称作"康有为"的蛐蛐激烈打斗。见爱臣康有为之名被人用蛐蛐戏称,光绪再也控制不住,一冲而起。  慈禧收权了,所有二品大员均要到颐和园太后处谢恩。光绪自思不保,明里发诏命康有为赴上海督办报纸,暗里密诏要康梁等人寻机相救。就在这时,日本国伊藤博文来到大清国。光绪决意,无论如何都要见一见伊藤。


第20集  光绪召见袁世凯,升其官职,命他与荣禄可各行其是。  康梁等人欲谋杀慈禧以救光绪,谭嗣同来到在京袁处,晓以利害,袁答应派兵围颐和园。同时康有为秘密来到日本大使馆求见伊藤博文,欲借外人之力来帮光绪,但伊藤不赞成康之想法,劝其到日本避难。光绪预感太后容不下自己,惊吓过度。  直隶总督荣禄发现势不对,秘密调派军队,停发袁世凯小站军火。就在此时,袁世凯回到天津求见荣禄。  本欲想请教伊藤博文如何变法自强的光绪,由于慈禧突然来到,垂帘听政之下,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21集  袁世凯夜访荣禄,告之与谭嗣同密会之事,荣禄转告慈禧,劝阻慈禧杀袁世凯,并恳请慈禧垂帘听政。  谭嗣同不听梁启超的劝阻,执意以死唤醒世人,终于慨然入狱,而早已躲起来的康有为,则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与梁启超一同出逃东瀛。  小德子赴小站宣旨。令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严行禁止义和拳会。袁世凯接旨,并通过徐世昌向小德子行贿。  康梁在日本鼓动民众,却遭到王照对《密诏》的置疑,一番唇枪舌战,瀛台,光绪靠射箭以发泄对袁世凯的怨愤,遭到太后的训斥,太后以皇帝病重为由将皇帝软禁。

相关标签:走向共和

上一篇: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扮演者是谁

下一篇:电视剧《走向共和》阉割版是从哪集开始动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