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宋代地方武装机构“砦”

更新时间2022-05-01 04:16:31

      北宋时期,在西南地区,分布看众多的少数民族。如茂州蛮、威州蛮、雅州西山野川路蛮、黎州诸蛮和嘉州虚恨蛮,多以居住地命名。唐朝在这些少数 民族地区设置了羁縻府州,实现了较有效的控制。宋朝名义上继承了唐朝的羁 縻州,但中央政府已无成体系的制度和明确的羁縻府州数据以及地理范围,据 史籍所载,部分羁縻州自入宋以来已名存实亡。

       以北宋时期民族冲突最为严重的泸叙地区为例。戎州(后改名叙州),治今四川宜宾。唐朝时期,戎州领六十三个羁糜州,到宋初"其余虽有名额,原 无城邑,散在山洞,不常其居.....其军设并官中优赏等并废多时”,尤其是在 石门路的十二个州,已经只是"相承在图经上标名额耳",又记戎州"原管蛮 夷州县,今并废存而不去者,要知古迹而己”。《宋史•蛮夷传四》称这些地 方为"叙州三路蛮”,分别是南广蛮、董蛮、石门蕃部。马湖江四州的酉长为 董氏,故称董蛮,宋初贡马,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在史料中已 没有以羁縻州的形式岀现。 

       面对羁縻府州体系失效的况,宋初统治者虽沿袭了唐朝治理少数民族的 "树其酋长,使自镇抚”的羁縻统治理念,但实际上放弃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 区的积极经莒,而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接壤或少数民族出入的要害地区,设置 关、镇、寨、堡,以为防御、控扼周边少数民族,以求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稳定北宋政权的统治。

       砦和堡是中国古代防御性军事聚落,有民寨和军寨之别,民寨是民间为抵御外部武装侵扰而自发修建的堡垒式建筑,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是中央政权无力维护地方安全的况下,民间自发组织的自卫形式。而军寨是政府修筑的防御性建筑,由军兵驻守,是边防体系的重要形式。汉晋时期 的坞堡是寨堡的最初形式,多由民间豪强修筑。北宋时期,为防御周边国家和民族侵扰,开始修筑大量的军寨,后世朝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沿袭并发展了 北宋的军寨体系,成为边防体系的重要形式。

 

上一篇:父子联手是什么意?

下一篇:西藏自驾一定要玩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