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民航业发展如何

更新时间2021-11-16 21:35:29

新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起步于1949年,建立起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 ,而真正的起飞则是在90年代。
  1、新中国民航业的初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序幕。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在曲折、反复和艰难探索中前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为80年代以后的改革发展和90年代的起飞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
  (1)新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的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 航空公司的爱国员工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布起义,驾驶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为新中 国民航事业的起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建国之初,我国只有12条短程航线。1950年7月开辟三 条从国内飞苏联的国际航线。1950年8月开辟两条国内固定航线。1951年12月,开辟第一条 地方航线。到1978年,共开辟了162条航线。航空业务从邮局收寄航空邮件、喷洒药剂消灭 蚊蝇到开创航空护林、森林资源普查和航空磁测探矿,航空服务范围有所扩大。与此同时, 飞机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建国初只有12架小型飞机以及向苏联订购的飞机,后来陆续从英 国订购子爵号飞机和三叉戟型飞机、从苏联订购的伊尔-62型和安-24型飞机、从美国订购的 波音707型飞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新建或扩建了一批机场,至1978年 底,用于航班飞行的机场达78个,初步形成能适应当时运输需求的机场网络。
  (2)民航体制变迁频繁。1949年11月成立民用航空局后,民航体制不断变化。1952年5月 ,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 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1954年11月,中国民航局直属国务院领 导, 1958年2月,划归交通部领导,后又改为交通部民航总局。1962年4月又恢复为国务院 直属局。1969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并转发中共民航总局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 民航体制和制度的报告》,决定把民航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组成部分,各项制 度按军队执行。以上管理体制变迁都是根据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决定。
  (3)国际交往逐步展开。这一时期,我国民航以不断扩大双边和多边交往为主要内容的 国际交往逐步展开。1958年7月20日,中国正式加入1929年在华沙签订的《统一国际航空运 输某些规则的公约》。1974年2月15日中国政府决定承认1944年《国际民航公约》,9月份中 国当选国际民航组织理事国。1975年8月20日正式加入《海牙议定书》。1977年9月中文被国 际民航组织作为工作语言。1978年中国有保留地加入《关于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 的公约》。在此期间,我国陆续与法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

上一篇:党委党组应当多长时间至少召开1次常委会议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