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初中历史课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研究课题的立项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1-10-05 00:40:09

课堂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阐述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师生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  兴趣   有效 判断一堂课有效与否,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真正获得了多少知识,思维能力真正提高了多少,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只有在他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才能获取。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等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我们的学生,一整天都在接受不同学科的知识,而这些科目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排好位置了,对于他们认为不太重要的历史课,他们是完全放松的状态,历史教师如何把松散的他们“拉进”历史课堂,让他们去注意历史课呢?下面笔者把一节课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段,来探讨一下在这三个时段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引人入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一节好课不可缺少的部分。新课导入的方式有多样,如直观形象的图片,声像具备的视频,适切有力的文字等等,无论哪种方式,教师都是想尽快地把学生带入课堂,进入历史课学习的状态中去。对于高中生而言,新课导入可以有更多理性和思维含量的知识渗透其中。例如,在设计《英国工业革命》这一课中,笔者曾经想用一张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的图片来导入本课,在试讲中发现太过于平淡,大部分同学看到图片就能脱口而出,显然毫无悬念,思维含量甚少。后来改用一组数字来点明主题:“师:在19世纪中叶,有这样的一个国家,它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2%,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2%,但它却生产了占世界总产量50%的工业品,这会是哪个国家?生:英国。师:是什么让这个小小的岛国能创造出如此大的工业奇迹?生:英国工业革命”。这段理性的描述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其设问激发学生去探索究竟。这就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中去,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另外,诙谐的导入有时也会给历史课注入活力。例如,讲明朝的历史必然要提到朱元璋,对于这位皇帝的介绍三言两语是讲不完的,于是,笔者就从《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摘录关于朱元璋的介绍文字,把它打在PPT上:“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这种以现代人的语气介绍古人的诙谐方式,既幽默又明了,顿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更感到欣慰的是,课后我还发现不少同学对这本亦正亦谐的历史书也感兴趣了,专门从图书馆借来看一看。姑且不论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看过这本书的同学至少对于明朝历史是有所了解,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主动从书中获取新的知识,开阔视野,这也算是个好现象。 导入要切合主题,不是让学生看过、笑过就行了。它不仅要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还要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导入是引子,所以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之内,若冗长就显得拖沓,也完全没必要,因为重头戏还在后面。 二、课中:高潮迭起 短短几分钟导入之后,便进入本课主体部分,这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既要落实知识点,又要关注到到学生能力的提高。而这些仅靠平铺直叙是很难效果的,尤其在昏昏欲睡的下午历史课上,肯定是行不通的。好的开头已经把学生引进来了,想要学生继续高度关注你的课,制造一个一个的小高潮是必须的,这样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质量,教学才会有效。 关于这一点,在看过上海市特级教师周飞《新文化运动》一课的视频后,很受启发。此课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为主线,以他的日记展现新文化运动的始终,以名人日记为视角解读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就很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也比较独特,层层递进,推波助澜,效果很好。整节课上,我关注到学生们都能紧随周老师的思维跳跃,并乐意参与到他设计的问题思考中去,我想这与他在精心设计的一个接一个的悬念与高潮是分不开的。在去头去尾的主体部分,周老师用丰富而又典型的图片和材料来阐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每隔大约五六分钟,周老师就用一张老照片或一个小故事或一张油画来为他的教学内容服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史料不断刺激学生的神经,引起学生的注意。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这种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知识,能给学生以自豪感和自我肯定的内心体验,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远比那种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来得可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会激发起来。周老师的这种做法使我想到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美剧,如《24小时》、《越狱》、《纸牌屋》等,编剧们通过跌宕起伏的节抓住观众们的心,环环相扣,一集看完了还要继续追下去,从而创出很高的收视率。当然,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除了精彩的节外,还离不开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同样,教师上好一节课,不仅有演员的表演能力, 还要具备编剧的创作能力。 如何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精妙的课堂设计是关键,设计要有创意,不平庸;有高潮,不平淡;有思维含量,不哗众取宠。上好一节这样的课或许能做到,但这样的课要成为常态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可见,唯有教师多看多学,不断充电,方能在课堂上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三、课后:点睛之笔 很多老师常常忽略一节课的结尾部分,尤其在平常课上,下课了上到哪儿就到哪儿,草草一句“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了”作为结束语。从结构来看,这肯定不是一节完整的的课,有头无尾,没有美感。殊不知,小结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它往往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真正想要传达的和学生学完这节课需要领悟的精髓部分,是在结尾这部分可以实现的。

上一篇:学习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历史心得体会

下一篇:毛泽东的名人名言有多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