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为何民国时期,西方人聚集于上海

更新时间2021-10-04 21:47:31

民国第一大城市,毋庸置疑,当然是大上海。同时,上海也是中国诸多大城市中最年轻的一个。一直到近代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才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
到民国时期,“十里洋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遍布全境的各国列强租界,更成为列强在华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对人口的虹吸作用。

被称为“西方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是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工业和教育中心。它几乎聚集着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工厂、最完善的教育、最优秀的文化作者和最齐全的金融机构。
单以人口计算,上海也是名副其实的民国第一大城市。1910年,上海人口已经高达106万,到1920年时,上海的人口已经暴增至248万。这其中,仅租界内外国人就高达23307人,租界内的中国人更有76万人之多。而到了30年代初期,经过中国资本主义的短暂繁荣时期之后,上海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50万。

1927年,北伐军武力接收九江、汉口租界后,兵锋直指上海。英国为保卫上海租界,从本土、地中海和印度各调来一个旅的兵力驻守。英、美等国还制定了多种应对方案,包括将上海变为所谓的“自由市”,保持中立;或在工部局增设中国董事,让华人参与租界管理。上海租界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在西方人看来,以外滩为代表的上海租界,原本只是一片被华人废置的沼泽,是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此平地起高楼,使上海成为遍布发财机会的现代化都市。在这里,大多数外侨过着比在故乡更舒适的生活。这些外侨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葡萄牙,乃至印度、越南、朝鲜等58个国家,从事各种职业。
英国侨民无疑是上海租界的“霸主”,早在1871年,他们就在此开了221家公司。很多英国青年从伦敦来到上海,发现工资翻了一倍,生活花销则只需过去的一半。英籍犹太人艾里·嘉道理仅靠500美元起家,竟成了上海有名的银行家。英国侨民无须纳税,还享受英国法律和军队的保护,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侨民在上海租界的地位重要起来,一度多达3700人,这里的饭店和游乐园几乎都被他们承包了。
同样为寻求就业机会,一批批日本人来到上海,管理银行、开办工厂、经营商店等,将这里视为“淘金圣地”和“冒险者的乐园”。
上海租界还有两个特殊的外侨群体—流亡的俄罗斯人和避难的犹太人。十月革命后,数以万计的反对者流亡上海,他们被苏联剥夺国籍,聚集在法租界。这些俄侨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不乏杰出的医生、工程师和艺术家,将霞飞路建成了繁华的“涅瓦大街”。而聪慧的犹太人,也相继建起教堂、学校等,生活相对富足。
外侨在上海租界边奋斗边享受,建起很多高端的社交俱乐部,其中“英国总会”尤为奢华,高达六层,拥有三十多米长的吧台,人们坐在周围饮酒谈笑。“德国总会”则是综合性的娱乐中心,包括舞厅、赌场、台球房、阅览室、游泳池等,配有可拆卸的阶梯座位,最多能容纳1000名观众。当然,这里也有地下色交易,后来在传教士发起的道德风化运动中被迫终止。
外侨普遍喜欢运动,所以上海租界有很多体育场,赛马、赛艇、田径、网球等体育项目都是由外侨带过来的。虹口公园曾是重要的运动场所,多次举行体育赛事。但在1928年以前,这些运动场所都不向华人开放。拥有“星期天”的外侨也比华人拥有更多娱乐时间,所以有华人赋诗自嘲,“不问公私礼拜虔,闲身齐趁冶游天。虽然用意均劳逸,此日还多浪费钱。”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外侨的闲适生活被打破。日本占领上海之初,为维持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顺势接收全部租界。此后数年,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外侨得以偷安,下班后还能到上海总会喝杯红酒。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对敌国侨民逐渐苛刻,将他们关入条件艰苦的集中营,让他们种菜、饲养家禽、打扫厕所等。日本战败后,重获自由的外侨发现上海租界已被中国收回,他们则被遣返回国,“偷”来的风光至此终结,只剩一些建筑遗迹说着那段沧桑往事。

上一篇:一夫一妻是什么?

下一篇:张学良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