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闲

冯友兰在民国的与在共和国时的哲学言论几乎对立,所以冯友兰的学术成果没有价值,是吗?

更新时间2021-10-04 11:40:05

      从民国到共和国,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不断转变,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从形而上学向辩证法转变。

共和国成立后冯友兰的哲学之路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60年代。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冯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三松堂自序》里回忆说:“当时正在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学术权威’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我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努力运用,写了《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二阶段:70年代,迷茫时期,求索时期。1975年,他的《论孔丘》一书正式出版。书中观点与以前迥然不同。他在《三松堂自序》说:“我在当时的思想,真是毫无实事求是之意,而有哗众取宠之心,不是立其诚而是立其伪。”这既是冯氏个人的无奈,也是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群体的一大悲剧。

      第三阶段:80年代,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思想上“拨乱反正”重燃学术之火,自1980年开始,冯友兰以耄耋之年,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89年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了却了一大心愿,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冯友兰是中国当代少有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不断的更新,改变自己的哲学思想,最后留下的学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上一篇:打石头的钻头必须用水钻头吗?

下一篇:为什么吃了人类的老虎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