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请简述为什么马坚被称为“新中国阿拉伯语届的泰斗”

更新时间2020-12-11 06:13:28

马坚先生1906年生于云南沙甸,1931年赴埃及留学,1946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1978年在北京逝世。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政议政,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不遗余力地奔波在开拓国家外交、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参与筹建爱国宗教团体——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引导我国伊斯兰教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创建了我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阿拉伯语人才;深度推动中阿文化互鉴,完成汉文译作《古兰经》《回教哲学》《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阿拉伯通史》等,寓中道思想于其中,融中国传统文化于其里,翻译阿文译作《论语》《茶神》和《中国格言》等,为阿拉伯文化宝库丰富了中华文化珍宝,增进了中国人民与阿拉伯国家人民的相知相交。 陈宗荣在致辞中说,马坚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人士,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倡导者和引领者,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向党和政府反映各民族心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纪念马坚先生,就要学习他志存高远,立志为国为民的家国怀,始终坚持爱国爱教,听党话、跟党走;学习他扎根本土的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始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真挚感,努力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多做实事好事;学习他热爱和平的思想,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杨发明在致辞中说,马坚先生身上显示了一代学人的家国情怀、崇高境界和高尚品格。他不仅是爱国爱教的时代典范、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中阿文化交流的先驱人物和培育阿拉伯语英才的著名导师。我们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承马坚先生等穆斯林知识分子爱国爱教的崇高风范,学习他们利归天下的宽广胸怀,弘扬他们追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做出无愧于时代和先辈的新业绩。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教授袁琳、云南省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代俊峰等分别致辞。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发来书面致辞,北京大学仲跻昆教授、对外经贸大学葛铁鹰教授等学者代表,中国伊协原副会长马贤、马云福等伊斯兰教界代表分别发言,追忆马坚先生的不凡人生、学术成就和崇高风范。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伊协、中国经学院的部分职工以及伊斯兰教界人士约100人参加了座谈会

学识渊博,贡献大

上一篇:佛山三水南方鼓国学架子鼓是怎样报名的?

下一篇: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