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国家公务员备考反面论证法在片段阅读中怎么运用?

更新时间2018-03-12 01:41:07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片段阅读文字信息量大,做这类题型耗费时间长,最终也很难选出正确答案,其实有很多技巧帮助大家快速定位文段重点,节省时间。综合近几年的联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题目类型来看,很多题目的难度在逐年的加大,本篇文章所讲的反面论证法就是帮助考生快速而准确地排除选项中的干扰项,找出正确答案。所谓反面论证一种是指从反面去证明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说作者是经过论证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觉得自己的论述还不够充分,又从反面去进一步论证,标志性词语是“否则、不然、如果...没有、如果...不”等,通过反面论证内容的位置可以确定观点的位置,往往在之前,反面论证内容不能纳入正确答案选项。另一种况是反面论证前面没有作者的正面观点,此时需要通过反面论证得出正面观点。“反面论证”是辅证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辅助证明作者的观点,因此,这个方法适用的题型是片段阅读中的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读题。例如下面一些例题:【例1】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A.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B.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C.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D.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我们能够通过一组递进的关联词语找出主题句是“除了...还...(行销部门)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D选项内容正好是对主题句的同义转换、精减压缩。同时通过其后的“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反证论证,更能确定更后面内容是整个文段的重点,很显然选择D项。A、B所提到的“该公司”是举的例子,例子内容不能纳入正确答案选项。

一、正面观点+反面论证

反面论证最常见的形式是:观点/对策+否则/不然。即先提出一个正面的观点或对策,进而用由“否则”或“不然”引导的反面论证从与正面观点相反的角度来补充说明。对于这样的论证形式,文段的主旨句或核心观点通常就设置在反面论证之前,也就是“否则”或“不然”之前。因此找到了引出反面论证的词语,也就能确定文段主旨句的准确位置。如下面两道例题:

【例1】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利用上文所述的解题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尾句中的“否则”来判断,文段主旨句应为“否则”前面的句子,即“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同时,还可通过另一种方法验证,即“必须”引导的对策,通常为文段的核心观点,同样可以确定文段主旨句。两种方法相结合即可万无一失。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例2】一个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具有战略互补性,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发生变革,其他的制度要么进行相应的变化,要么就会与新制度难以配合,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阻碍。因此,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

下列对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种制度之间具有战略互补性

B。实施新制度往往有阻碍

C。制度变革应整体上推进,可分步实施

D。实施新制度运行成本巨大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利用上文所述的解题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尾句中的“否则”来判断,文段主旨句应为“否则”前面的句子,即“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同时,根据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此”也可知,其后表结论的句子应为文段主旨句,同样可以确定为上述一句。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二、反面论证的正向推理

反面论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没有直接阐述观点,而是通过反面的论证来推出正面观点,即“如果……就不……”、“如果……就没有……”的形式。这种况就属于反面论证的正向推理,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提炼总结。如下面两道例题:

【例3】财富的增加与道德的堕落并不必然成正比。但如果财富的增加不能与公正地分配财富并行,如果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非但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反而持续不断地下降,那就谈不上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主旨在于(    )。

A。财富的增加会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

B。全社会的公平与幸福应体现为财富的公平分配与道德水准的提高

C。道德水准的提高应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为基础

D。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财富的增加

【解析】文段中有一个明显的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因此文段的论述重点应在转折之后。这时我们发现,作者并没有提出正面的观点,而是通过两个并列的“如果不能……就……”的形式,从反面来论证,这就需要我们对反面论证进行正向推理,提炼总结出其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换言之,这两个“如果不能……就……”的形式,可以演化成“想要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想要社会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就必须与公正地分配财富并行,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必须相应地得到提高”,这才是文段的核心观点。另外应当注意,两个“如果不能……就……”是句式相同的并列关系,因此主旨句也应当全面概括这两个方面,不能只提其中一方。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由此可见,通过反面论证来找寻文段主旨句,不仅能提高做题效率,而且准确率较高。各位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可将反面论证法与其他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结合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公务员招8个选岗其中有一个孕妇,其他人能如期选岗吗

下一篇:重庆公务员警察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能报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