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行为矫正技术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9-12-17 15:29:33

关于行为矫正,有些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对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理应向这些大师致敬:

 

1902年,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开始进行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他在给一只狗喂食的同时,展示节拍器的声音(一个中性刺激)。后来,那只狗单单听到节拍器的声音,没有看见食物时也流出口水。巴普洛夫就把狗的这种行为称作条件反射。而这个实验论证了反射行为(例如狗对食物流口水的行为)可以对一个中性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1898年,美国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开始进行他的“迷笼”实验。他把一只猫放进笼子,然后把食物放在笼子外面猫可以看到的地方。要打开笼子获取食物,猫必须用爪子击打一个杠杆。渐渐地,猫学会了击打杠杆打开笼门。此后,这只猫一被放进笼子,就很快击打杠杆,因为击打杠杆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它能够吃到食物。在这个实验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其中,“效果定律”被广泛运用到行为矫正领域中。从本质上说,效果定律认为,对环境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被重复。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发表了《行为学家眼中的心理学》一文。他断言,可观测的行为是心理学特有的主题,而且所有行为都受环境事件的控制。他还进一步描述了环境事件(刺激物)引发个体回应的刺激-反应心理学。

 

1928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社会学者斯金纳围绕鸽子和老鼠进行了一系列行为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拓展了最初由华生定义的行为主义领域,描述了反应性条件反射(由巴普洛夫和华生描述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之间的区别。正像桑代克在效果定律中论述的那样,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行为的结果控制该行为在未来出现与否。斯金纳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除了论证基本行为原理的实验室研究之外,他还在他的著作中将行为分析的原理应用于人类行为,他的工作构筑了行为矫正的基础。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些实验,还是可以得到很多启迪。一代代心理学家持续努力,让行为矫正的操作原理和方法一步步提炼和充实,并最终告诉我们——行为是可塑的,只要去改变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人类的行为就有可能被塑造成期望的样子。


上一篇:物业公司向保安收取工费费用合理吗?

下一篇:一级消防工程师和二级工程师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