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渡劫怎么结缘

更新时间2019-12-16 04:15:59

道教中的“劫”,一般是指“劫难”。这里的劫难,特指天地之劫难。《皇忏》言“无形无名。独高曰道。有体有相。宁免乎灾。天地尤有否终。日月亦有薄蚀。”在道教的概念中,只有“道体”是真正意义上“常存不灭”的。所谓“周行不殆。独立不改。”天地虽然“能长且久”。但终究还是有个尽头。尽头处即有灾劫。而天地之劫,则有大劫、小劫之分。《真文要解上經》云:日月交回,七星运关,三百三十日,则天关回山一度,三百三十度,则九天气交,三千三百度,天地气交。天地气交为小劫交,九千九百度则大劫周。此时则天沦地没,九海溟一,金玉化消,毫末无遗。

所以道教中的“大小劫”是类似于世界末日一样的存在。不过这类时间都是以万年为基本单位。一遇上这类事,基本上所有人都要完蛋。但道教经典中也有道士针对此的救解之法。如《五老赤书玉篇》中就记录了可以让道士存形以度灾厄的真文、符图、法诀。

东方九炁青天。天有九元。九元运关。周回三十二覆。昼夜三十日。天炁一交。一十二交为一度。三百三十度。诸天炁王於木。青帝用事。寅卯之年。青帝真人下世。教化太山。度九人以补仙官。其方其年。禾稼丰熟。灾不行。兵火息止。三千三百度青炁勃。黄炁否。阳数之九九者。天之极。谓小阳九。六天炁上。百官受会。谓小百六。此天炁勃於火宫。巳午之年。疫炁流行。五谷丰而无食民。九千九百度。青炁激。黄炁食。阳数九九。谓大阳九。六天炁返。百官收炁。谓大百六。此天炁激於金宫。申酉之年。禾稼摧折。兵病并行。疫炁弥天。人兽得过。万中遗一。其时当有青帝神人。乘青龙。赍符命太山制天炁。得佩此符。则免此灾。 五方运关三十二覆。九千九百度。周五方之炁。皆上运元始青阳之炁。回转灵宝玄都玉山中关。周回诸天日月星宿十空之外。九亿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度。天炁反一劫之灾。天地万生山川江海金石人民一时化消。当此之时。天地改易。鲦欻之间。非所如何。有佩灵宝玉文。乃可即得更生始分之中。正如睡眠之顷尔。自非此文。莫能致之。 

当然,这类让道士可见过度灾期的方法也可以算是“渡劫要诀”。但这一般都是针对天地大劫的“特效药”。一种屠龙之技。而这类灾劫之所以会发生,也不是因为道士或者精怪自己修为太高,有伤天和云云。而是天地本身就要毁沦,让道士自这种毁沦带来灾劫而亡的方法。这种“渡劫”,天地是“应劫”的主体,道士是被殃及池鱼了。

至于这类小说中“渡劫”的形式内核,即“经过磨难后修为提升”的思想,其实来源自是道教中的“试”。也被称为“考”“试炼”等。有很多种不同形式。如特指的“魔考。”我看这个回答下不少答案将这类“试”与“劫”混淆了。主要是因为像“魔考”等常常以让道士遭遇困难以试其心为形式。而劫又有“劫难”的意思。“劫难”可以作为一般词义,但放到道经语境、道教经义中,“劫”则有其特指性。即“大小劫”这类天地所遭受的劫难。还是不宜混淆。

道教中的“试”大致可以分为妖魔之试与仙真之试。不单单是遭遇劫难这么简单就可以概括的。

妖魔之试中。妖指的是山居遇精怪而试。这种况是最危险的,也是唯一一种“体制外”的“试”。如《真诰》中记述的

昔閭成子少好長生,好學道四十餘年,後入荆山中,積七十餘歲,為荊山山神所試,成子謂是真人,拜而求道,而為大蛇所噬,殆至於死,賴悟之速,而存太上,想七星以却之,因而得免。後復為邪鬼所惑,失其左目,遂不得道,而絕山中。子當慎此之試,恒存於師也。猶是成子用志不專,頗有邪心故也。

这就是修道之人,遇山而见妖鬼。妖鬼伪作眞人貌。若识其伪自然可以却御。若以为真则会为其所害。按《抱朴子》引郑君云:“凡小山皆無正神為主,多是木石之精,千歲老物,血食之鬼,此輩皆邪炁,不念為人作福,但能作禍,善試道士,道士須當以術辟身,及將從弟子,然或能壞人藥也。”

所以道教中有专门识别和辟除这类的方法,遇上这类,也是最危险的。有性命之忧。当然,伪作神仙貌以惑众的把戏,后来也被各种精怪发扬光大拿来找“弟子”。若是无师指教的“气功、丹道”爱好者以及各种“居士”,一见而以为真。最后成了顶仙附体,也是见了不少,算传统艺能了。

那么除了妖试之外,还有就是魔考。这里的“魔”有内外之分。所谓内魔,就是修持中于静定中所见景象,多是自家性深根顽习所化。除此之外又有外魔,乃至三界大魔、五帝大魔、六天大魔等。除此之外一些精怪之类也被泛称为“魔”。这里的内外其实不用太严格区分,因为多半是内外互相勾引牵连的。关于“魔考”的形式,《钟吕传道集》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钟曰:“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日梦寐,三曰内观。如懑目花芳,满耳笙簧。舌求甘味,鼻好异香,情思舒畅,意气洋洋。如见,不得认,是六贼魔也。如琼楼宝阁,画栋雕梁,珠廉绣幕,蕙帐兰房,珊瑚遍地,金玉满堂。如见,不得认,是富魔也。如金鞍宝马,重盖昂昂,侯封万户,使节旌幢,满门青紫,鞭笏盈床。如见,不得认,是贵魔也.....................(中略)............如几多姝丽,艳质浓妆,兰台夜饮,玉体轻裳,殆人骄态,争要成双。如见,不得认,是女色魔也。是此十魔,难有不认者是也。既认则着,既着则执,所以不成道者,良以此也。若以奉道之人,身外见在而不认不执,则心不退而志不移。梦寐之间不认不着,则神不迷而观不散。内观之时,若见如是,当审其虚实,辨其真伪,不可随波逐浪,认贼为子。急起三味真火以焚身,一挥而群魔自散。用紫河车搬运自己之阳神,超内院而上天宫,然后以求超脱。今古好道之流,有清静之心,对境改志,往往难逃于十魔九难。空有好道之虚名,终不见得道之实迹。或而出离尘劳,幽居绝迹而志在玄门。于九难不能尽除,在十魔或着一二。非不得道也,而于道中或得中成,或得小成。而于仙中,或为人仙,或为地仙。若以尽除魔难,序证验而节节升迁,以内观合就阳神,指日而归三岛。”

而外魔根据来源一般是分为三界大魔、五帝大魔等。按《三洞奉道科戒》所述

 科曰:魔王,亦神王之流,凡有三种。一者三天魔王,二者五帝魔王,三者飞天魔王。皆戒炼保举学道行人,故大勋魔王保举尔身也。

这类魔王虽名之为“魔”。但也是神王之类。归奉于元始教下,考较学道之人。若过其试,则得其保举。若不过则不成。未过其试,未得魔王保举。终不得仙也。不过相比妖鬼而言,这类魔王之试不过也不会有性命之倾覆,但终究学仙不成。在《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记述了三界魔王之歌音。正所谓“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尔不度,故为歌音。”(来自魔王的嘲讽)又“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谅不由他。仙道贵实,人道贵华。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非是魔王刻意阻挠,盖本性情修持之深浅。“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啊。

以上为妖魔之试。

除此之外就是仙真之试。按《业报因缘经》云:

夫真人下试之时,或托贫贱,或作饥寒,或为笃疾,或为形残,或为乞子,或化贤人,或化天魔,或变精魅,千变万化,试炼学人。悉其诚实,方始开度。汝等当来男女,宜谛慎之。

仙真之试,一般是考验学人是否得以有资格传诀得法。这类考验,不一定是劫难,而是各种考验都有。


上一篇:该如何赏析灵遁者诗歌《关于艺术》

下一篇:怎么才能快乐?